(
课件网) 雁门太守行 李贺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鬼才”之称。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其诗多表现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现实也有所揭露和讽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文体知识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 歌行体,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由汉魏乐府诗发展而来,通常以“歌”“行”命名,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可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形式富于变化。 背景链接 唐代诗人李贺在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创作的 。当时唐宪宗派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的叛乱。李贺在王锷幕府中任职,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鼓舞士气。 任务一:诗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任务二:诗词诵读,读通大意。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城墙仿佛将要坍塌;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1.请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示例一】在修辞运用上: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把敌军夸张地比作“黑云”,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把将士们在日光下反光的铠甲比作“金鳞”,以“金鳞开”表现我军严阵以待的气势。 【示例二】在色彩运用上,“黑云”突出敌人的猖獗气焰和兵马之多;“金鳞”形容守城将士的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表现了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了战争形势的严峻,衬托了将士们以死报国的壮志决心。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1.请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示例三】炼字:“压”“摧”二字形象地写出了敌军的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的力量悬殊、守军将士的处境危急艰难,渲染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示例四】画面:敌军犹如乌云,滚滚而来,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要摧毁城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铠甲上,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烁着金光。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用“角声满天”侧面写战争规模,用“凝夜紫”侧面写血流成河的场面,给人以悲壮之感。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运用了那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用典:引用易水诀别的典故,“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豪情。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诗中共写了几个画面? 两军对峙图、 战后惨烈图、 夜袭易水图。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用典,引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揽天下贤士”的典故,表现将士们英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决心和勇气。 任务三:诗歌诵读,读懂深意。 活动5.主旨归纳 这首诗描绘了将士们临危不惧、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