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5191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教案:专题九 戊戌变法

日期:2025-05-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2次 大小:356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人民,高中,历史
  • cover
主备人 陆丽 用案人 陆丽 授课时间 年 月 总第 课时 课题 戊戌变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重点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难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教法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习题演练法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知识整合、有序识记(一)、背景1.社会条件: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3.阶级基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产生,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又发展了维新思想。5.政治基础: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二)、过程1.兴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3.高潮:戊戌变法。(三)、内容1.政治方面:广开言路,精简机构等。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等。3.文化教育方面:提倡西学,废除八股,培养人才等。4.军事方面:改革军制,精练陆海军,按新法练兵等。误区提醒 变法措施的推行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与政治的可能性,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又体现了变法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四)、失败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具体原因:维新派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有缺 出卷网陷。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五)、历史意义1.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2.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六)、历史教训维新变法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史论要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由“器物”到“制度”层面的发展,它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但其失败的结果则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之路在中国难以行得通,其所倡导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理想,也不适合中国国情。史论结合、重点深化百日维新的背景主题1 图示 出卷网主题2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目的及根源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目的:减少改革变法的阻力。根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百日维新的特点1.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下至经济基础,上至 出卷网上层建筑(政治、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即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2.从推行范围来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到广大民众中,因而没有形成变革的巨大力量。3.从推行者来看,由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显示出维新力量的薄弱。4.从性质上看,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5.从目的上看,变法图强,救亡图存。6.从作用上看,起了思想启蒙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