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我国作家余心言写的一篇记述周恩来总理年轻故事的文章。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国人在外国租界受尽欺凌的境况,从中深刻体会伯父所说“中华不振”的含义,进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恩来的远大志向和爱国热情。文章在“家国情———这个大的主题下,引导学生感受周恩来的崇高人物品质,并且有意识地逐步树立自己的志向。 文章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主要介绍了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在回答校长“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中,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展现了当时周恩来的胸怀和抱负。第二件事写了到奉天后,周恩来看到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反而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自己的不解和困惑。第三件事写了在租界中,周恩来看到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欺侮而没有办法,真切感受到“中华不振”,他不愿意同胞再受到这样的苦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文中几件事都完整清楚,层层深入,让我们感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少年壮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所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是学习本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起始课文。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批注课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篇幅比较长、展现多件事的复杂文章。教学中,梳理清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每件事情,再连起来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可以降低记述多件事,篇幅又比较长的文章主要内容的难度。 教材在课题旁边配有青年周恩来的照片,在课后题中用周恩来的书法作品《大江歌罢掉头东》作为背景图,可以拉近学生与伟人的距离。 本课认读字11个,会写字12个,其中“赞、惑、顾”要注意各部件的笔画,“赞”左边的先,“惑”下半部分心的变化,“顾”的左半部分等,关注“肃”字的笔顺。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11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2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6个词语。 (2)能够归纳课文的三件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课外补充资料、课后思考题,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4)运用结合具体事例多角度批注,补充资料等方法,体会周恩来的情怀。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文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重点 能够归纳课文的三件事,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受周恩来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运用结合具体事例多角度批注,补充资料等方法,体会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受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并思考自己读书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学习四单元时,我们是怎么总结文章主要内容的呢? 《盘古开天地》 《精卫填海》 《普罗米修斯》 《女娲补天》 预设: (1)借助四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可以从文章的题目,看到谁做了什么,进而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四单元的文章都是对一件事情概括主要内容,那如果一篇文章讲述了多件事,又怎么概括主要内容呢? 走进本单元的学习。 预设: (1)可以按照文章的发展顺序,来概括主要内容。 (2)可以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概括整篇文章主要内容。 (3)可以串联多件事,整合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从回忆学过的文章中,引导学生梳理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为本课的学习铺垫和前测,了解学生的学情。 环节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1.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