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96164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课件)(2份打包)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9800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年级,语文,下册,13课,音乐,巨人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 青岛路中学 安浩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重荷”“深邃”等词语的读音,词义,并且学会运用。 2.理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争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理解“心里的音乐”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贝多芬的精神世界。 教学方法 1.品读法2.讨论法3.情景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贝多芬画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计,导入新课 二、资料汇总(走近贝多芬)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贝多芬的资料。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 2、学生出示自己认为需要积累的词语,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教师指名起来汇报(见多媒体课件)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 四、研读课文,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学生自由的深情朗读课文,认真体验,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感受最深的句子。教师巡视全班,酌情给与必要的指导和点拨。重点研讨——— (1) “你们竟敢到兽穴来抓老狮子的毛。 (2) “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3)“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4)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经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5)"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6)“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五、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几句话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听《命运交响曲》,再次感受贝多芬的精神世界。就“我心中的贝多芬”为话题,畅谈对贝多芬的认识和评价,更深切的感受贝多芬不屈的斗争精神。 能再举出一些身遭不幸命运打击仍坚强笑对人生,并为我们做出优秀榜样,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巨人的例子吗?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应该怎么办? 七、课堂小结 作为一代“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令人敬仰。但是从一个平凡的角度看贝多芬,我们更为他抗争命运和灾难的精神感动,作为一个酷爱音乐的音乐家,面对耳聋的巨大不幸没有消沉,而是用他的心灵,热情乃至全部生命弹奏出不朽的乐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感谢作家何为,是他用精妙的语言,精当的构思,高潮的肖像描写技艺为我们奉上宝贵的精神食粮;感谢贝多芬,是他教会了我们战胜灾难,抗争命运,谱写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八、布置作业 1.课外聆听贝多芬的其他名曲,提高艺术修养。 2.课外阅读《约翰、克里斯朵夫》。 3.阅读《贝多芬传》。 课件15张PPT。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 贝多芬(1770—1827)( )国( )家。维也纳古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 )( )等九部,另有歌剧、戏剧、钢琴协奏曲等。德国 作曲 《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读一读门槛 厌恶 捏弄 围裙 清晰 重荷 纽扣 蹲伏 蓬勃 深邃 踌躇 头颅 磐石 喧嚣 kǎn wù niē nòng qún xī hè niǔ dūn péng suì Chú lú pán xiāo   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原文中的句子或词语回答)想一想厌恶别人打扰 、孤独、安静、丑陋、不拘小节、傲慢、不耐烦、被嘲笑、被捉弄、被模仿、暴躁、严肃、善良 苦闷、有点绝望、生活窘迫、残疾人 走近贝多芬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市波恩。但粗暴愚蠢的父亲,不惹人喜欢的外貌,都构成了贝多芬不愉快的童年,形成了他以后的反叛性格和强势作风。 艰苦的童年 就在贝多芬一心准备投身音乐大干一场时,命运向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