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65173

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0134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危亡,PPT,14张,课件,斗争
    (课件网) 2021年 辛丑年 1901年 辛丑年 120年前 两个甲子前的世纪之交,中国经历了什么让无数志士梦断...... 《中外历史纲要上(上)》 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7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晚清中国的“危”与“机” 1898年两种不同的救国方式 危从何来? 机向何去? 甲午战败后 中国何去何从? 革旧 拒新 【单元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晴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重难点: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及局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 【学习目标】 按照历史时序梳理1895年后列强的侵略和国人救亡图存的“危”与“机”。通过唯物史观探究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意义,明确中国的道路选择。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通过感悟社会各个阶级救亡图存中的前赴后继的精神, 明确青少年肩负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 革旧:不彻底,难成大业! 【史料实证一】据材料分析康七次上书的原因和目的。从上书的结果来看,康之变法面临怎样的处境?为此,他做了什么准备? 康有为7次上书: 1882年-1885年,参观上海租界,放弃科举念头,注意力转向西学。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签订不平等条约。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主张仿效日本,未送达。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时,康有为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603名,向光绪帝连续上万言书三次,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其中仅一次送达。 1895年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国强占旅大,德国强占胶州湾,英国租威海卫和九龙,法国组广州湾......康有为上清帝第五、六,七书,两封送达。 1891-1895年,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维新变法正统性与合理性。———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 2000,中国的奋斗)整理 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目的: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 说明问题: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阻力大。 思想准备:著书立说,托古改制。 【史料实证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康有为从主张设议院转向开制度局的原因。 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康有为认为“民智未开”,开议院为时过早。1898年,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设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最终由皇帝裁决。开制度局的建议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未能实现。 ———《戊戌档案史料》等 原因:国情(自身、群众、清政府、帝国主义)认知把控不准 ;弱化西方色彩,减少变法的阻力;争取光绪皇帝的支持;加强皇帝的权力。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 思考:为什么“妥协”的变法最终还是被政变推翻?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删减机构 经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文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减八旗、绿营旧军 触动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史料实证三】维新派希望依靠一个并无多少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地推行某些重要改革,仅仅103天的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就连续发布了110件上谕,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督抚都持观望、抵制态度,甚至拒不奉诏……在朝廷内部也好,地方上也好,旧社会势力仍然占着绝对优势。在不触犯地主阶级根本权利的基础上求得发展资本主义的条件,这对那些无拳无勇的书生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出,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众的支持和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