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游览一下美丽而又奇特的双龙洞吧。 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叶圣陶 整体感知 思考: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 路上 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作者按照( )描述 1 2—3 4 5 6—7 8 ( ) ( ) ( ) ( ) 游览顺序 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段,说说从这段中你知道些什么。 时间: 4月14日 地点: 浙江金华 事件: 游北山的双龙洞 学习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1)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景色? (2)“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眼前一片明艳”?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路 上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眼前一片明艳”总体概括了金华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之所以感觉“明艳”,是因为有“粉红色的山”,有“各色的映山红”,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真是令人赏心悦目!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这一部分写出了作者入山看到的景色,要用亲切、明快的语调读出作者踏上旅途的兴奋、愉快之情。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两对反义词突出了溪流的样子和声音的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运用排比句式,具体描写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 迎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造句。 天上的云千变万化,时而像活泼可爱的小鸟,时而像悠闲自在的绵羊,时而像调皮的马儿,时而像温顺的小猪。 学习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从仰望的角度写出山的高度和气势,表现出洞口的特点———宽。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洞口是呈巨大的拱形。 洞 口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周围”“头上”说明是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外洞的。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外洞的宽敞、空旷,让人如同身在洞中。 外 洞 孔 隙 学习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 (1)对船大小的描写; (2)对进洞方式的描写; (3)对自己感受的描写。 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险”,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设问 设问,具体说明了小船之小。“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以船的小来突出表现孔隙的小。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写小船是靠工人来回拉进出溶洞的。这种特殊的出入方式,一方面说明了孔隙的狭小,一方面也激发了作者的好奇心。 作者经过孔隙时的感受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