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市高考历史真题 一、选择题 1. 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 A. 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 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 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 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2. 唐中宗下令修改《氏族志》,至唐玄宗初年撰成《姓氏录》;书中对相关家族按照道德、功勋、血缘、籍贯,“等而次之”,对有官爵的“夷番酋长”也授予相应等级。此举( ) A. 维护了门阀制度 B. 破除了门第界限 C 改革了选官制度 D. 削弱了士族集团 3. 在编撰《资治通鉴》过程中,面对多政权并存时期如何确定编年标准的问题,司马光认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 ) A. 坚持务实治史的追求 B. 推进华夏认同的志向 C. 强调民族对立的意图 D. 独尊中原王朝的立场 4. 下表为天津两所学堂基本情况及主要课程设置,表中内容的联系与变化反映了( ) 天津武备学堂 (1885年,军事专科学堂) 天津中西学堂 (1895年,综合性学堂) 课程分为学、术两科:中国经史、测绘、算学、战法兵器等,马、步、炮队操演阵式等 通学课程包括:高级应用英文课程,西学基础课程如几何学、微分学等,应用性课程如驾驶、万国公法、理财富国学等 A. 百日维新的成效 B. 统一学制的建立 C. 社会制度的演进 D. 洋务人士的反思 5. 1919年4月底,虽经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仍然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列强的这一行径,引发了国人“积压已久的不满与愤怒”。从形成原因上,对“积压已久”理解全面的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的激发 B. 群众爱国意识的觉醒 C. 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 D. 列强压迫中国的反弹 6. 下图表现了劳动人民边生产边学习的情景,它反映出( ) A. 统一战线受到了广泛拥护 B. 土地革命赢得了农民支持 C. 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发展 D. 敌后战场开始成为主战场 7. 1954年,中国与英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64年,中法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与英法美三国关系的变化( ) A. 证明了“一边倒”方针的胜利 B.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C. 说明了全方位外交活动的开展 D. 反映了两极对峙格局的终结 8. 1979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出改革要侧重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严格的经济核算,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表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上日程 B. 农业生产责任制继续深化 C. 对外开放战略全面顺利实施 D. 生产资料所有制急需调整 9. 奥斯曼帝国的所有土地都是国家财产,军事贵族的封地面积较小且几乎不可世袭;苏丹维持着一支战力强大的常备军,并把征服的土地奖给士兵。这使奥斯曼帝国在与中古西欧各国竞争中常处于优势,造成该局面主要是由于双方( ) A. 社会形态不同 B. 土地制度不同 C. 军事装备不同 D. 控制地域不同 10. 文艺复兴时期,有学者赞成古希腊人的说法,认为人类历史循环往复,交替进行;也有学者质疑古希腊人的人类历史退化观,其理由是仅印刷术一项就可以超越古人的所有发明。上述观点与文艺复兴特点相符合的是( ) A. 汲取东方文化精华 B. 批判继承古典文化 C. 崇尚理性科学思想 D. 追求现世幸福生活 11. 16世纪,西属拉丁美洲的波托西成为世界重要的银矿开采中心,其人口高达12万人,比西班牙任何城市都多,印第安矿工艰难劳动生产的银锭和劳工生产的银子流入世界各地。导致波托西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 A. 种植园制的盛行 B. 奴隶贸易的兴盛 C. 商业革命的发展 D. 殖民掠夺的疯狂 12. 在实行等级制度的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