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0344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66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华,崛起,读书,教学设计
  • cover
四上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预学单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效、振”等11个字,理解“崛起、光耀门楣、当效此生”等词语的意思。 2.能在任务驱动下,借助预学单归纳课文的三件事,弄清楚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进一步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归纳课文的三件事,弄清楚事与事之间的关系,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和搜集资料进一步理解周恩来立下志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周恩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预学谁知道崛起的意思。 (2)出示两种意思:山峰等突起;兴起的意思。指导学生据词定义 (3)小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意思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兴起而发奋学习;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 (4)借助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周恩来 通过预习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引出主人公周恩来) 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了解周恩来。(结合学生的介绍,教师补充;周恩来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全中国人民心中最敬爱的总理。) (二)借助预学单,学习字词 (1)课前,同学们在预学单上记录了自己认为不好学习的词语。老师对大家的预学单进行了整理,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这些词语学习起来有难度,我们就来着重学习。(出示预学单和统计表) ①第一组:为之一振、背着伯父、惩处(多音字) 指名读,齐读,师正音。 重点指导:“背着”(第四声)为什么读第四声? 出示句子,说说意思。明白文中是“瞒着、隐瞒”的意思。 瞧,我们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就读明白了。 小结学习方法:据义定音。 ②第二组:修身课、光耀门楣、当效此生 A.借助图片理解“光耀门楣”。 “光耀门楣”的意思就是家族事业奋斗;做出了让家庭荣耀的事情。 “光耀门楣”的近义词是“光宗耀祖”。 小结:孩子们,在古时候只有地位之家才能拥有门楣,如此高大的门楣,我们大声地把这个词再读一遍。 b.多种方法理解 “当效此生”: 出示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当效此生”; 理解“效”就是“学习”。 小结学习方法———理解词语既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字理,要灵活运用。 (三)理清脉络 概括内容 1.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本课的生字进行了学习与积累。接下来,我们一起梳理一下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三件事) 师出示预学单表格,请学生汇报。 (1)思考第一件事主要写谁和谁的事情?(找出主要人物:周恩来与魏校长) 因为有了他们两个的对话,才有了整件事情的发生,所以主要人物就是周恩来与魏校长,其他同学可以忽略。 (2)写了周恩来和魏校长的什么事情? 周恩来在修身课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震撼和赞赏可以用书中的一个词———为之不振) 总结学法:我们在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时,就可以像这样,先找出时间和地点,再找出这件事情当中的主要人物。然后你看主要人物他们做了什么,就是一件事情的主要内容。 板贴:每一件事写了什么(主要人物+事件) 3.用学习第一件事的方法,同桌合作,修改预习单中的第二和第三件事情。 (1)同桌自由修改 (2)指名汇报,点评、纠错。(出示学生的预习单) 小结:如何将长内容说短,把复杂的说简洁,这是一种水平!(谁可以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 第二件事:周恩来听到伯父说中华不振,感到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周恩来目睹中国妇女受外国人欺负,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真正含义。 4.学生练习把三件事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发现三件事之间的关系———第一件事是结果,后两件事是起因。 板贴:发现事件之间的联系(用上关联词语) 按照顺序再说三件事,可以按照课文的顺序,也可以按照起因、结果的顺序。 师适时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