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3210

11.2 *《与妻书》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4-12-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0604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1.2,与妻书,课件,1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不负苍生,独负卿 与妻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0 ②问候语: 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 ,可以接正文。 ③正 文 : 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 颂 语 :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 勉慰的短语。如“此致敬礼”。 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 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 顶 格 书 写。“此致”二字之后不加标点,“敬礼”二 字之后可加感叹号表示诚意。 ⑤署 名 和 日 期 :另起一行,在右下方位置署名,日期 写在名字下方。 称呼: 问候语 … . 正… ……… …… …………… …… … ……………… ………… …… … … … … … … … … 文 。 此致(祝语) 敬礼 署名 日 期 知识拓展 铁血丈夫 一 一林觉民 林觉民(1887年—1911年4月27日),字意洞,号 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 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 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 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 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 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作者简介 背景介绍 死别前的肺腑之言 一 一 《与妻书》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 筹集经费,招募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 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觉民与战友在香港滨江楼同宿。待战友 们入睡后,他想到自己的弱妻稚子,他和妻子的婚姻虽然是父母 包办,但两人感情深厚、琴瑟和鸣。对于即将到来的生死未卜, 林觉民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陈意映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在写 《与妻书》的同时,林觉民还给他父亲林孝颖先生写了一封不到 40字的信。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夜里塞进林觉 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发现这两封信。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结合课下注 释疏通文意,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在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概括文 章主旨的句子。 2.按照你的理解,试着将文章划分为 三部分。 3.文中引用了几个典故 请分析这些 整体感知 典故的用意。 主旨句: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交代给妻子写这封信的原因,表达了悲痛之情。 第二部分(2-5):回忆夫妻的恩爱往事,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爱恋与 不舍之情。 第三部分(6-8):写了死后灵魂伴妻的愿望,再次倾诉对妻子的眷恋和 自己“忍舍汝而死”的原因。 典故1:司马青衫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中写 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琵琶曲,深受乐曲的感染,联想到自己被贬的不幸遭遇, 十分感伤,落下的泪水打湿了青布衫。 典故2:太上之忘情 出自《世说新语 · 伤逝》: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 简 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 '王曰:‘圣人忘情,最下(愚人)不及情 (没有感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圣人忘 情”,后世多作“太上忘情”,意思是“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忘记了喜怒哀乐 之 情典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 上》 故 ” “司马青衫” ———表达对“天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 太 上 之 忘 情 ”———表达作者关心民众的痛苦,无法做到不动感情。 “老吾老”“幼吾幼” ———表示自己要把爱妻子的感情推广到爱“天下人” 为了“天下人”的幸福,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 典故4:眼成穿 取自王实甫《西厢记》“望得人眼欲穿。”望眼欲穿,形容盼望得迫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