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4489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二 课件

日期:2025-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282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高中,统编,必修,中外,纲要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二 高一年级 历史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二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六、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七、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八、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知识梳理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安定。 (2)北方人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 (3)江南地区的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 (4)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5)南方地区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一)原因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梳理 (1)东汉末至三国时期,南方开始得到开发。 (2)东晋至南朝,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时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4)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格局是南多北少;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5)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手工业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主要过程 知识梳理 (三)影响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对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海上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随着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和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 (3)对人才教育的影响:南方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文化的进步,自南宋起,江浙一带逐渐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在江南开发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 知识梳理 (1)政局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 (2)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3)政府制定正确的政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4)经济发展与人民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 (5)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发。 (四)历史启示 五、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知识梳理 六、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汉朝: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经济、文化交流活跃;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 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新罗、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都城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一些来华的西亚商人在中国定居。 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等。 元朝:陆路和海路交通都很通畅;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外贸易繁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来到中国,后来留下了《马可 波罗行记》。 (一)主要表现 知识梳理 六、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明朝:郑和下西洋,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东南倭寇猖獗,戚继光率军进行了抗倭斗争;曾一度海禁,后又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明朝中后期,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侵略活动日益频繁。 清朝: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这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乾隆、嘉庆时期,英国先后派出使团来华,试图打开中国市场,清朝皇帝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请求,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 (一)主要表现 (1)对外交通路线:由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上丝绸之路,是当时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隋唐时期形成了“水陆并举”的局面。宋元至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以海路为主。 (2)对外政策:由开放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