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讲 明至清中叶的文化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4课 课标要求: 了解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认识明清时期 封建专制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面临的危机。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观看视频,梳理儒学的发展历程。 宋代之前儒家发展历程: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蔚然大宗 孔子创立 焚书坑儒重创 尊崇儒术 隋唐 两宋 儒学危机 程朱理学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明朝中期,形成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程 颐 程 颢 朱熹 王守仁(1472-1529) 王守仁,号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明代中期,阶级斗争尖锐,封建统治出现了危机。而程朱理学也已成为僵化的教条和地主阶级士大夫猎取功名的工具,逐渐失去束缚人的力量。王守仁强调人的主观意识,宣扬儒家思想道德规范是人人心中固有的先验意识,以此来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挽救当时的封建统治危机。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主张:”理”在心里 核心:“致良知” 知与行:“知行合一”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根据史料并结合课本知识,总结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王阳明:《传习录》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阳明:《传习录》 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 》 合作探究:结合图片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身外 心中 理在哪 如何求理 “格物致知” 致良知 “理”的存在; 儒家伦理纲常; 维护封建统治; 一、思想领域的变化 历史解释 哲学范畴 不同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世界观 方法论 哲学范畴 相同点: “理”是世界本原 “心”是世界本原 格物致知 致良知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难点突破 1、都承认理的存在; 2、都强调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 3、都是对儒学的新发展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梳理明清思想,分析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思想?并思考这些新思想与传统儒学什么关系? 时间 人物 思想 王守仁 明朝中期 “致良知“,良知就是心中的“天理”,“皆可为圣贤” 李贽 明朝后期 倡导个性自由,藐视权威,否定传统道德标准 黄宗羲 明末清初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顾炎武 新思想有: 反对君主专制、经世致用、否定传统道德、个性自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与继承,黄宗羲他们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具有早期启蒙色彩,为儒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他们没能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没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更没能推动明清的社会转型。 难点突破 【自主学习】根据课本梳理明清思想,分析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新思想?并思考这些新思想与传统儒学什么关系? 时间 人物 思想 王守仁 明朝中期 “致良知“,良知就是心中的“天理”,“皆可为圣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