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7345

21《创造宣言》课件

日期:2025-01-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4866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创造宣言,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五单元 21 创造宣言 素养目标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 3.品味本文逻辑严谨、气势充沛、激情洋溢的写作特点。 4.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能力。 学法指引 如何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1.研究标题,探求中心论点。一般来讲,议论文判断性句式的标题,是全文所要论述的中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开篇,抓住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开门见山,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 3.分析篇末,归纳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放在篇末,融于结论之中。 4.理解内容,提炼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渗透在全篇论述中,需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中提炼中心论点。 1.作者简介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2.背景简介   《创造宣言》写于1943年。陶行知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去创造。陶行知发表的《创造宣言》和《创造的儿童教育》,是其创造教育理论完善和系统化的标志。 1.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提出“我们要创造”的总论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_____ 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第一课时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教育家。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他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行知书信等。   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 中伤( ) 懒惰(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繁殖( ) 自暴自弃( ) zhònɡ duò dùn dùn nuò huàn ɡuàn ɡài zhí bào 字音积累 诬陷别人使受损害。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中伤】 【画龙点睛】 【遁词】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词语积累 望洋兴叹 顾影自怜 鲁 钝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望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顾,转过头看。 迟钝,笨。 词语积累 课文导读 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运用大量典型的事例与文质兼备的名言警句,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并发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第二部分(2-4):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整体感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