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77381

6《我看》课件

日期:2025-04-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4642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我看,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6 我 看 素养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主题和诗人抒发的情感。 3.揣摩重点词句,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学法指引 如何解答诗歌鉴赏中的“炼字”题 1.含义: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2.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探险队》《旗》等。主要译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选》等。 2.背景简介   《我看》是穆旦于1938年在西南联大学习时创作的一首诗歌。诗歌描写了诗人眼中的自然万物,在诗人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 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青草 大地 生命的静流 忧戚( ) 飘逸( ) 摇曳( ) 枉然( ) 丰润( ) níng( )望 yǒng( )赞 流pàn( ) màn( )游 字词积累 qī yì yè wǎng rùn 凝 咏 盼 漫 忧戚: 枉然: 飘逸: 流盼: 坦荡: 字词积累 忧伤烦恼。戚,悲伤。 白白地。 漂浮,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宽广平坦;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 思考1:题目为《我看》,那诗人“看”到了什么? 思考2:诗歌主要借助于哪些意象来抒发感情?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内容概况 诗歌想象 思考3: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一下。 写作手法 关键词 热爱自然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整体感知 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问题探究 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2.“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句中的“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问题探究 “揉”是用手来回擦或搓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 3.诗人是如何描写所看到的春日美景的?有什么作用? 问题探究 诗人看到“春风”联想到“青草”“绿潮”, 看到“飞鸟”联想到“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看到“流云” “红晕”联想到“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作者联想自然丰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 后文抒情做铺垫。 4.这里的“你”指什么?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问题探究 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5.“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这句怎么理解? 问题探究 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 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6.作者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 问题探究 作者在结尾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的诗句,表达了要与大自然合而为一、同悲同乐的愿望。 7.诗歌后三节都是作者所思,其内容有什么不同? 问题探究 第三节主要写在孕育了万物、充满生机的大自然面前,“我”的“欢乐和忧戚”是微之甚微, 以此突出大自然的博大。 第四节主要写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 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第五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抒写出希望将生命融入自然,让“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