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态变化》期末单元提升卷 一、单选题 1.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普通中学生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m/s B.正常人体温大约是36.4℃ C.一根普通2B铅笔的长度大约为30cm D.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8844km 2.下列做法中,可以减慢蒸发的是( ) A.将稻谷铺在阳光下晾晒 B.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C.用扫帚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D.晾晒衣服时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 3.《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霜降”中,霜的形成是( ) A.凝固现象 B.凝华现象 C.升华现象 D.液化现象 4.用体温计测某人的体温,水银柱上升到37.5℃刻度处,如果不甩几下,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9℃的人的体温,那么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 ) A.37℃、39℃ B.37℃、37.5℃ C.37.5℃、39℃ D.37.5℃、37.5℃ 5.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中AB阶段表示熔化过程 B.第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固体为晶体,熔点为60℃ 6.关于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澡水的温度约为60℃ B.0℃的冰和0℃的水一样冷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D.-25℃读作零下25度 7.如图所示,用装有固态碘颗粒的“碘锤”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小华采用两种方案:方案一是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热水,再用热水给“碘锤”加热(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800℃);方案二是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有关本次实验,下列分析叙述正确的有几句( ) ①要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方案一更佳 ②方案一中加热方式叫“水浴法”,优点是受热均匀 ③方案二中固态碘很容易先液化成液体,再汽化成气体 ④方案一中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始终不会出现汽化 A.1句 B.2句 C.3句 D.4句 8.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指出下列数据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约为80cm B.一块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C.成年人正常步行5min通过的路程约为360m D.洗澡水的温度约为38℃ 9.对下列古诗词中所描述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解释都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中的“雾凇”是升华现象,要吸热 B.“月落乌啼霜满天”中的是“霜”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C.“朝露待日晞”中的“露”是液化现象,要放热 D.“腾蛇乘雾”中的“雾”是汽化现象,要吸热 10.关于图所示的水循环环节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 二、填空题 11.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描点连线,得到如图乙所示的a、b两种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物质是晶体,熔点为 ℃,BC段 (填:“吸热”或“不吸热”),温度不变。 12.下列物质中,①塑料、②沥青、③峰蜡、④铁、⑤松香、⑥冰、⑦食盐,其中属于晶体的 。 13.如图所示,拿两支同规格的温度计,用棉花把甲温度计的泡包上,并用温度跟室温相同的酒精把棉花浸湿.这时,可看到甲温度计表示的温度比乙温度计的 (填:“高”或“低”).这现象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 热量. 14.如图所示,是市场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分子冰激凌,其制作过程主要是在冰激凌上倒入液态氮,且制成的分子冰激凌周围“烟雾缭绕”。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