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13桥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时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位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是一个基础打牢、综合提高的重要阶段。大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课前预习要求在阅读中思考、做批注,并能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理解起来应该比较容易,因为联系生活实际,建昌前段时间突降大雨,暴发洪水,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够感同身受。 教学目标: 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能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12桥,认识了一位可歌可敬的老支书,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他,深入了解他。齐读课题。首先,老师要先检测一下,你们对字词掌握的怎么样呢?打开练习本,准备听写词语。 注意听老师的要求,老师每次读三个词语,一个词语只读一遍,请大家认真听! 咆哮拥戴 势不可当 揪出 呻吟 跌跌撞撞 对照大屏幕,快速检查,写错的字马上再旁边订正两个。 2.复习主要内容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篇微型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山洪暴发,老支书大公无私,救了全村的人,最后牺牲了他和他的儿子。) 二、读文理解(环境描写) 故事发生在黎明前的夜晚,村庄笼罩在一篇黑暗之中,劳累一天的人们早已酣然入睡。忽然,一道闪电划过夜空,打破了夜的宁静,狂风伴着暴雨来袭,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天灾啊?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提示一: 自学提示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1—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雨大,重点讲解“泼、倒”) 指生读,齐读。 所以,这么大的雨,引发了山洪…… 出示句子: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来势汹汹,不可阻挡) 面对如此汹涌的洪水,村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谁在文中找到了?(指生读文中描写村民的句子) 从句子中,我们能看出此刻们已经——— 三、读文感悟(人物形象) 是啊!山洪暴发,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村民们慌不择路,奔向木桥。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乱成一团,没有一点秩序。其实我们也知道,在任何危急的时刻,尤其是人特别的多时,有秩序才能更快地逃生,老师举个例子,一个瓶子里装着很多小球,我们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小球从瓶子里拿出来,怎么拿,一个一个地拿,如果一起拽,就会都堵在瓶口。那情形是一样的,洪水越来越大,假设我们也是村民中的一位,我们也会和村民一样,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跑,面对如此危机的情况,跑是人的本能啊,先上木桥就等于有了生的希望,谁都想活着,可是有一个人,他早早的来到了木桥前,他没有想自己先上桥,自己赶紧跑,而是静静地站在木桥前,他是谁呢?(板书老汉)他做了些什么?他到底是怎样的人?我们一起看自学提示二: 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并说一说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在旁边做好批注。 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板书沉着镇定)比喻:为什么是一座山,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