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教材的前半部分按时序描述辽、西夏、金、元政权的兴起和发展过程,后半部分介绍了元代的制度建立和民族关系,主要包括中书省、宣政院、行省制、四等人制以及蒙古民族和回族的形成等内容。与辽、西夏、金政权相比,元代建立了以蒙古族为主导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从元中央到地方的机构设置中,既能看到元代时唐宋时期中央机构的基本沿袭,也能发现对蒙古民族习俗的延续和地方管理制度的创新。元的建立,既是蒙古族军事力量胜利的成果,也是各民族政权并立之下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引导学生梳理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发展的基本线索,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与地图,了解辽夏金元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与发展的过程,明确各政权的统治区域,能够掌握并简述其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与人物事件。 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元朝疆域图和元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料,使学生认识到:元朝不但疆域空前广阔,而且是我国民族融合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 历史解释:从政治史的角度简述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情况,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家国情怀:通过引导学生对两宋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战”与“和”的关系的认识,使其认识到,战争是短暂的,和平是持久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辽夏金元政权的更迭和相关制度,但缺少对具体史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学生读图等学科能力不足,时空观念淡薄,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够。教师可以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一定的材料,提升阅读地图史料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实现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辽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难点:多角度认识辽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特征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流。 【导入新课】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 胡焕庸线是适宜人类生存地区的界线,其两侧还是农牧交错带和众多江河的水源地,是玉米种植带的西北边界。同时,中国的贫困县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胡焕庸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是游牧民族的天。 10世纪前后,北半球整体气温下降,雨量减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移,原先牧区水草资源日益枯竭,以畜牧业为生活来源的游牧民族开始大规模向南方的农耕区域迁移,正是在这一迁移的过程中,为了夺取资源,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不断产生冲突,文明之间也不断演绎着文明的缔造、传承与创新。 在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演奏了一曲民族融合的时代凯歌,推动中华文明向着多元一体的方向深化发展!本节课我们便一起来学习辽夏金元的统治,领略和感受草原帝国的荣耀与辉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一、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辽、夏、金的统治 1、辽朝(916 —1125年):契丹文明———游牧农耕、并行不悖 历史就是如此,每当一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倒下,就会有一个塞北的少数民族站起来,大草原永远都不缺乏强者,也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