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3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混点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下图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城市火灾 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 A.森林毁坏 B.水土流失 C.公害病 D.土地荒漠化 易错点1 自然资源利用方式的时间演化 下图为“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d曲线代表(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4.到工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易错点2 不理解不同耕作方式影响下的土壤生产力差异 (2024湖南长沙质检)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主要的耕地资源是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近半个世纪以来,坡耕地黑土层厚度下降了30~40厘米,不合理的耕作方式是影响坡耕地黑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黑土研究区不同冲刷强度下不同垄作方式产流时间(即受到冲刷后产生径流的起始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甲、乙、丙、丁四种垄作方式分别是( ) A.横坡垄作、斜坡垄作、无垄作、顺坡垄作 B.斜坡垄作、横坡垄作、无垄作、顺坡垄作 C.顺坡垄作、无垄作、横坡垄作、斜坡垄作 D.顺坡垄作、无垄作、斜坡垄作、横坡垄作 6.与甲垄作方式相比,丁垄作方式产流时间较短,则其( ) ①地表径流较多 ②下渗较少 ③蒸发较多 ④降水较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7.据研究,当冲刷强度较大时横坡垄作产沙量最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国东北地区应( ) A.将横坡垄作改为顺坡垄作 B.对坡耕地均实施无垄耕作 C.将横坡垄的垄台进行加固 D.将坡耕地均改为林草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一章 资源、环境与人类活动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A 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过度索取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地震、台风、海啸、寒潮等灾害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城市火灾是人类的不安全行为或物品的不安全性导致的灾害,不属于人类社会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引起的问题。 2.C 图中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自然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如果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自净能力,可能会产生公害病等环境污染问题。森林毁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的索取行为造成的。 易混辨析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区分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属于人类不合理的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可以通过人类行为的本质属性来区分。环境污染是人类向自然环境排放过量废弃物造成的,有污染物和污染源;生态破坏是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过度索取物质和能量、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导致的,无污染物和污染源。 3.D 读图可知,d曲线在工业文明时期的影响程度迅速提高,工业文明时期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D正确。 4.D 工业文明时期,产业布局要进行区位选择,以求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故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区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易错分析 在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时,要结合该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准确研究人类的生产活动具体利用了某自然资源的哪些方面。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同一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并不相同。农业生产需要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来种植植物或饲养动物,所以土地的数量、质量和类型对农业文明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很大。工业文明时期,工业生产已经脱离了土地自身生产力的限制,主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