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浮力》这节包含浮力的概念,浮力的方向,浮力产生的原因,称重法测浮力,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浮力概念贯穿全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是本单元各个实验的基础,浮力概念和浮力的测量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浮力产生的原因的分析要借助抽象的物理模型-液柱,还要综合应用压力、液体压强等知识,是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压强、液体压强已经有了一些认识,并且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出简单的受力情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漂浮的实例,并对实例受力分析,准确说出浮力的概念。分析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解释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受力分析,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3,建构物理模型,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压力差法计算浮力。 4.小组合作,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浸在液体中体积有关的结论。 重难点 1.通过观察漂浮的实例,并对实例受力分析,准确说出浮力的概念。分析出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解释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原因。受力分析,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漂浮实例,并对实例受力分析,准确说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准确描述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对应目标1)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解释弾簧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是因为浸在水中的铝块受到了浮力。对浸在水中的铝块受力分析,会用称重法计算浮力的大小。(对应目标2) 3.建构物理模型,分析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不同。会用压力差法计算浮力。(对应目标3) 4.小组合作,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对应目标4) 教学评活动过程 环节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辽宁舰”在海面上破浪前行。“辽宁舰”受到重力为什么没掉到水中。 观看视频思考“辽宁舰”受到的几个力。 设计意图:用“辽宁舰”漂浮在海面上的视频引入本章所学的内容:浮力。用“辽宁舰”的素材意在让学生关注中国科技的发展。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指导学生学习。 环节三:认识浮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出示图片:冰山、轮船、鸭子静止的漂浮在水面上。 提出问题: (1)这些物体是什么状态。 (2)他们分别受到哪些力。 (3)什么是浮力。 3. 浮力概念分析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方向 (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析 4.浮力的测量 (1)沉入水底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 (2)怎么证明沉入水底的石块受到浮力? (3)演示称重法测浮力。 1.观看图片并分析所提出的问题。 2.班级展示问题的答案。 3.分析并认识浮力。 4.思考沉入水底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及证明方法。 5.理解称重法测浮力,总结称重法测浮力的公式。 设计意图:利用所学的二力平衡的知识认识浮力。总结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分析理解称重法测浮力的原理。 环节四: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演示 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 2.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问题1: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做进一步的受力分析。) 问题2: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力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 二、结合课本50页并观看视频,建立物理模型: 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两个表面的压力差。F浮=F下-F上 1.观看演示实验,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构建模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力大小不同。 3.分析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4.总结计算浮力的公式。(压力差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