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单元重点 (1)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在学习中,弄懂一些道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语言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学习中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可以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情感不一样。 任务群定位 从这个单元选编的文本和训练重点来看,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容,并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质疑、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围绕文本中生发的问题,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素,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有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前句是感叹句,后句是反问句,均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出种葫芦人的内心。教学时,先让学生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指导朗读中间两段的人物语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葫芦与叶子之间有联系,即事物之间有联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 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寓言故事就像一个魔袋,装进去的是小小的故事,倒出来就变成大大的道理。这个单元,我们都在“读寓言故事 集智慧锦囊”。读《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全面的看问题。读《寒号鸟》让我们明白了不能得过且过,要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一起探寻藏在故事中的秘密。 活动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 出示课题,指导读题。 师:指导读题。谁要的?我要的是什么? 师范读,生再次齐读。 师:快速浏览课文,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 预设:长得赛过大南瓜的葫芦。 师:长得赛过大南瓜,就是比南瓜还要大,比南瓜还要大的葫芦,该怎么读呢? 生个别读,做动作再次齐读课题。 2. 根据提示和评价标准概括课文内容。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和老师给你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出示评价标准。 如果能说得完整、简洁又流畅就能得到三颗星。 指导方法:要像小侦探一样,依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把课文的主要情节找出来,就可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生展示交流。 其他学生学着三星级的标准练习说课文主要内容。 3. 提出问题。 师:那个人想要的是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叶上长了蚜虫。 活动二、品读言行,探究原因 过渡:那个人看到蚜虫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1.出示阅读要求: 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 (1)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