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合作用 课题 第二章 第二节 光合作用 建议课时 3-4课时 教学目标 (1)阐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阐明光合作用的概念。 (4)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的原料” (5)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组织好“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 (2)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的原料”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需要进食各种食物,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 【创设情境】展示图片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苹果、橘子等植物性食物。地球上的植物每年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大概就是500 000 000 000吨。(从5一步步加0变化) 【过渡】地球上有一个巨大的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能够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复杂的有机物,从而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这个工厂是谁?它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制造这些有机物的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探究活动。 出示主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习兴趣 合作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准备】注意实验前一天就要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实验前几个小时让一些学生将叶片部分上下两面进行遮盖处理后,放到光下照射几小时。引导学生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什么把天竺葵在实验前放黑暗处一昼夜? 2.选取一片叶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形成对照实验,对照组是哪个,实验组是哪个,变量是什么? 3.把设置好的天竺葵在阳光下照射的目的又是什么? 【脱色】 1.为什么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什么? 2.脱色后的叶片变成什么颜色,酒精变成什么颜色? 【漂洗、鉴定】 1.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是什么? 2.滴加碘液是用于鉴定什么物质的?滴加碘液后有哪些现象? 【实验结论】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总结】 1.实验步骤: 取材→暗处理(饥饿处理)→叶片部分遮光(设置对照组:见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太阳下照射(光合作用)→摘取叶片→隔水加热、酒精脱色→清水漂洗(洗去色素)→滴加碘液(检验淀粉)→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见光部分变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色 3.实验结论: (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植物制造淀粉(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强调: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弄清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合作探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教师展示上节课的实验流程简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产物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产物呢? 【普利斯特里实验】教师用图片展示普利斯特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思考以下问题: 1.普利斯特利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普利斯特利实验必须放置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3.你可以告诉普利斯特利,这个实验中绿色植物更新变得污浊了的空气的原理吗? 总结:植物能更新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 教师按演示实验操作,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装置里的现象。 问题: 1.你在漏斗中的金鱼藻上看到了什么? 2.你认为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你想怎么验证它? 3.通过验证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4.这个实验如果在黑暗处进行,得到的实验结果会一样吗? 教师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集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两个瓶子,并告诉学生甲瓶为氧气,乙瓶为二氧化碳,然后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分别伸入甲、乙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