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7240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529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课,白杨礼赞,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白杨礼赞 第 15 课 学习目标 1.品读关键语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点。 2.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感受白杨树蕴含的精神,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 、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仿写,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 的热爱。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1.品读关键语句,概括白杨树的形 1.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白 象 特 点 。 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蕴含的 2.领悟本文象征的艺术手法,明确 精 神 。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白杨树蕴 2.学会运用象征手法进行仿写,激发 含 的 精 神 。 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课堂导入 ●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王安石爱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郑燮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独爱白杨树,他曾写过一首 题白杨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诗《题白杨图》赞美白杨树。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同题材的一篇散文《白杨礼赞》。 了解作者—茅盾 茅盾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 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 《子夜》 、 《林家铺子》 、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等。 ■文章写于1941年,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 段。1940年5月,作者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邀 前往延安。 ■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作者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 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 风貌,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增强了抗战必 胜的信心。作者便写下了这篇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的文章。 背 景 知 识 散 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 、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分 类: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 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 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表现理念、抒发情感、阐述哲理、 表达志趣、寄寓情趣等必须明确而集中。 散文 文 体 知 识 ■ ■ ■ ① ② ■ 开垦 (kěn) 倦怠 (dài) 坦荡如砥 (dǐ) 潜滋暗长 (qián) 丫枝 (yā) 恹恹欲睡 (yān) 旁逸斜出(yì) 晕圈(yùn quān) ■ 虬枝 (qiú) 秀颀 (qí) 参天耸立(cān) 不折不挠(zhé náo) ■ 鄙视(bǐ) 婆娑(pó suō) 倔强 (jué jiàng) ■辨析多音字:晕、参、折、倔、强;易错字:怠、砥、恹、颀、鄙、娑。 读 读 写写 妙手偶得:技艺高超的人。指文学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写出的 佳句、佳作。也指巧妙地办成某事。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做事不加犹豫。也多 用来形容大面积的地方很平坦。 潜滋暗长:潜:暗中,隐藏;滋:生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恹恹欲睡: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旁逸斜出:逸:引申为超出。指树枝从树干旁边伸出。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枝叶扶疏的样子。 虬枝:盘屈的树枝。 伟岸:身体魁梧;高大。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 颀 :美而高。 词 语 积累 1.理解内容,感知形象。 整体感知 1、结合预习说说,文章的题目怎样理解 有什么作用 理解: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礼赞是怀着崇敬之意来赞美。题目 含义是以高度的敬意赞美白杨树。 作用:简明地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题目:白杨礼赞 感知内容 2、快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哪些段落是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并思考它们的作用。 ①白杨树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