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复习旧知,引出主题 《长歌行》古乐府(节选) 《劝学诗》 颜真卿 (唐)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九年母语学习,我们有所继承,有所积累,体验和感悟日深。在新的学段,我们学习的内容更广,学习的途径更多,学习的方法、方式也更丰富,而学习的新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学习的眼界要更高。同时,新时代背景下,信息世界的来临,观点和思潮纷涌、多种文化碰撞,更需要我们有不断学习的能力。 荀子 劝 学 0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及围绕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的议论文结构。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教育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荀子思想 孟子 荀子 宇宙观 孟子心目中的“天”是万物的主宰,并且有判别义理、是非的能力。 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与人事无涉,相信人定胜天。 伦理观 孟子主张“性善说”。所谓性善,即是说人性之中,而具善端,是与生俱来的特性,那就是仁、义、礼、智,称为“四端”。 荀子主张“人性恶”,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而恶害”,而要使人向善,就必须靠后天人工的节制和教育。 政治观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保民及救世。因此,统治者必须先有仁心,再培养出德性,才能施行仁政。 荀子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并且,荀子也凭着“礼”来使人民“明分使群”,即是使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贼淫乱等恶行而不行。 君民关系 孟子亦提倡“民本说”,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一切的政治制度皆应为人民而设,处处为人民着想。 荀子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好相反。 作品简介 《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 【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 解题 劝:勉励、劝勉、鼓励。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 初读正音 中 輮 有 槁暴 砺 参省 知 臾 跂 舆 楫 生 跬 驽 锲 螯 zhòng róu yòu gǎo pù lì cān xǐng zhì yú qì yú jí xìng kuǐ nú qiè áo (二)小组讨论,分享知识 1、一词多义 2、词类活用 3、古今异义 4、通 假 字 5、虚词“而” 6、特殊句式 提示:对照课下注释,梳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理清文意。不懂的地方圈出来。 ①輮以为轮 ②虽有槁暴 ③知明而行无过 ④君子生非异也 归纳梳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知”同“智”,见识,智慧; “生”同“性”,天赋,资质。 ①輮以为轮 ②其曲中规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