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8683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强化练习题--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含解析)

日期:2025-05-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9次 大小:2996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5,人体,解析,病原体,对抗,免疫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浙科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基础过关练 题组 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1.(2024浙江宁波三锋联盟期中联考)如图是人体免疫系统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胃液、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B.图中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C.甲是非特异性免疫,乙是特异性免疫 D.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第二道防线 2.(2023浙江湖州三贤联盟期中)人体皮肤破损会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损伤细胞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刺激神经系统,产生痛觉 B.组织液浓度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受损部位微动脉、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D.巨噬细胞分化成大量的单核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 3.(2024浙江台州八校联盟期中联考)炎症,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发炎”,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免疫反应,需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抵抗外来抗原入侵,常伴随有红、肿、发热等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炎”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B.炎症反应是第二道防线作用的结果,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 C.细胞凋亡一般不会引起炎症反应 D.炎症部位肿胀,可能原因是该处组织液Na+等离子数量减少 4.细菌学家弗莱明将细菌接种到眼泪中,发现细菌很快死亡。经研究,在眼泪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可以催化细菌细胞壁水解的溶菌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B.溶菌酶、抗体和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溶菌酶导致细菌过度吸水破裂以消灭细菌 D.泪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经典题)研究者利用沙门氏菌感染人体的非免疫细胞,发现在γ干扰素存在的情况下,这些细胞会产生载脂蛋白L3,L3可溶解细菌的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γ干扰素是由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分泌蛋白 B.干扰素作为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直接杀死病原体 C.L3能够识别沙门氏菌细胞表面的某种成分 D.实验表明人体的非免疫细胞也能够发挥一定的免疫功能 6.(2024浙江绍兴诸暨中学期中)人体的皮肤、黏膜、吞噬细胞、补体、溶菌酶等可以无选择性地阻止多种病原体侵入机体或杀灭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构成了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释放一些化学物质吸引吞噬细胞聚集于被病原体侵入的部位,有利于机体及时清除病原体。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过程可以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中溶酶体的含量非常丰富 C.吞噬细胞中的水解酶可以将抗原水解为小分子 D.吞噬细胞只存在于血浆中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 基础过关练 1.A 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不具有特异性,属于第二道防线,D正确。 2.A 损伤细胞可以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作为报警信号,引发神经冲动,使人产生痛觉,A正确;受损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蛋白质和液体逸出,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组织液增加,引起局部肿胀,B错误;受损部位微动脉、毛细血管舒张、扩大,皮肤变红,C错误;单核细胞分化形成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能力增强,D错误。 3.D 免疫防御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微生物等,因此“发炎”体现了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A正确;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属于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共同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炎症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免疫反应,需借助体液中的吞噬细胞抵抗外来抗原入侵,因此炎症反应是第二道防线作用的结果,具有非特异性的特点,B正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