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89831

第五单元 信息窗1 小数的意义 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日期:2025-04-2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7422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五,上册,学制,五四,青岛,数学
  • cover
“小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第45—47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小数的意义,沟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知道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三位小数与千分之几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经历探索小数计数单位建构的过程,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在数数的活动中体会小数就是由计数单位的个数累加而成的,沟通整数和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顾整数的计数单位。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数”。这个字还有一种读音。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起源于数”。也就是说:数是数出来的。 师:会数数吗?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举例说一说。 师:是呀,我们数数有时候是一个一个的数,当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十个十个的数,一百一百、一千一千的数。个、十、百、千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用来数数的单位。我们把它们叫做计数单位。 师:一个一个数,10个一就是一个十,10个十是一个百,10个一百是一个千……满十进一,不断地数下去,能找到最大的计数单位吗?(不能)所以用省略号表示。那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呢? 引出疑问 师:究竟有没有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来数数,说不定数着数着就会有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从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导入,唤起学生对整数计数单位以及计数方法的回忆,抛出疑问:有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呢?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后续探究小数的意义打好基础。】 二、借助数轴数数,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数轴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数轴来数数。 师:这是0,这是100,平均分成10份,数数看这一点是几?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一个格是10,计数单位就是十,数数几个格,1、2、3、4、5、6,6个十是60。 师小结:有格子有单位,数数就很简单,如果没有格子,比如这一点,是几?怎么数? 在0———10之间点上一点。 生:把十再平均分10份,找到计数单位“一”,一个一个地数。 师:把十平均分10份,其中一份就是1,计数单位就是一。分完之后有个格子了,有单位了,能不能数数了? 一起数,1、2,2个一。 这个1是我们认识的最小的单位了,如果出现了一个比1还小的数,比如这,你觉得他会是几呢? 生猜测0.4 、0.3。 师:数着数着出现小数了。 提问:对于小数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同学们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小数怎么数?有没有计数单位?我们怎么找到这个数?接下来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 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学习单。 请你们先分一分,找到这个小数。 找到以后和同桌说一说: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 小数能不能数?怎么数? 同桌两人合作,赶紧分一分吧!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数轴来数数,从百到十、从十到一,不断平分,逐渐变小,从而得到新的计数单位。通过数轴的动态缩放演示,让学生感悟计数单位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寻找新的计数单位的学习动机。】 三、理解小数的意义。 1.认识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百分之一”。 师:我发现大家都找到了这个小数,谁来说一说这一点究竟是零点几? 生:0.43 师:请你具体说一说是怎么找到这个点的? 生: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 份,然后再平均分成100份。 追问:为什么要平均分成十份? 提醒标记:这样的一份就是1/10,0.1。 师:分完以后还要再分?标记下1/100,0.01。 为什么是1/100 使学生明确一小段分成10份,整个1里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