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假期复习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实行“策名委质”制度,即臣子一旦经由周王“册命”便与王建立了“仇匹”关系,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进行“申命”。这一制度 A.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 B.完善了宗法分封制度 C.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 D.维护了集权专制体制 2.春秋时期,出奔是一项有准备、有选择、有退路的政治出行。据统计,由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向周边地区的出奔中,春秋前期是国君、公子出奔占主流,春秋中后期卿大夫及家臣逐渐成为出奔者的主流。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政治秩序彻底瓦解 B.当时政治斗争错综复杂 C.政治权力下移现象明显 D.政治发展进程的差异性 3.秦始皇的五次巡游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资料,他的四次东巡都刻有石碑,其中著名的见以下表格。秦始皇如此急切而不惜耗费精力这样做的用意是 《峄山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流血于野,……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 《泰山刻石》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之罘刻石》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东观刻石》 武威旁畅,振动四极,禽灭六王。……,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碣石刻石》 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 A.推广秦国重农抑商国策 B.批判已故六国诸侯 C.了解六国故地吏治情况 D.强化国家认同观念 4.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在齐国推行同样政策,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直接引发吴、楚等七国之乱 B.为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提供了借鉴 C.扩大了诸侯王国的势力范围 D.埋下了东汉地方豪强割据的隐患 5.图1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推广 B.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C.小冰河期气温大幅度变冷 D.西汉积极开拓疆域 6.据《唐国史补》载:“长安风俗,自贞元侈工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这反映了唐都长安 A.崇奢享乐成为文化主流 B.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 C.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D.市民阶层活动丰富多彩 7.曹魏初期,九品中正制最初规定,各郡中正官在现任朝官中的本郡人中选择,并经朝廷委任,负责评定当地人士,吏部再依据中正官评定的品第加以任用。这一制度设计 A.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诉求 B.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C.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8.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 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9.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科技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果,逐渐走到世界前列。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序号 时期 人物 代表作或成就 ① 南朝 祖冲之 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② 隋朝 李春 绘制《禹贡地域图》 ③ 北朝 贾思勰 编纂《齐民要术》 ④ 唐朝 僧一行 设计建造赵州桥 A.① B.② C.③ D.④ 10.据《中国科学史话》统计,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下列四幅柱状图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