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999166

【课堂无忧】2.8 太阳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2次 大小:969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课堂,无忧,太阳钟,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8.太阳钟(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科学思维:※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 探究实践:※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态度责任:※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重点 ※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难点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技术设计课,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影子形成的条件以及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利用手电筒做光源,探究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发现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影子测量,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变化的规律,这是一个长时间的测量,连续测量需要一整天。通过记录相关数据,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发现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有规律地变化。 第三部分,日晷的制作与使用。通过观察了解日晷的构造,通过阅读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动手制作,实际体验日晷的作用。人类发现太阳运行以及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运用这一规律发明了日晷和圭表,来记录时间,最终形成历法。从探究影子变化的规律开始,到探究阳光下照射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都需要学生在阳光下实际测量,收集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数据。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活动的本质:通过实作,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分析,发现信息的内在联系;通过模型和数字化,形成技术产品,进而影响人类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 学生分组材料:铅笔、手电筒、灯、影子模拟器、影子观察器、橡皮、指南针、影子观察记录纸、硬卡纸。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研究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手电筒、铅笔橡皮。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光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可以将铅笔竖直放在橡皮上,观察它的影子。 (2)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3)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实验现象:用手电筒照射铅笔能够看到影子,并且影子总是与手电筒光源的方向相反。当改变照射方向时,影子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改变照射的高度时,影子的长短也会改变,照射高度越高,影子越短;照射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实验结论:光源与影子总在相对的方向上,当改变光源照射方向时,影子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改变光源照射的高度时,影子的长短也会改变,照射高度越高,影子越短;照射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设计意图: 本活动意在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为学习日晷的原理打下基础。 活动二 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实验材料:手电筒竹篾、小标杆(铅笔)。 实验步骤:(1)将小标杆放在桌子中央,接下来把竹篾弯成弧形放在小标杆的上方并固定在桌子上,在竹篾上标注好相应的整点时刻。 (2)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竹篾上,打开手电筒,沿着竹篾的弧形移动,照射桌子中央的小标杆,观察小标杆影子的变化。 实验分析: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相对地球运动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实验结论: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的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