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17.环境变化以后(分层练习) 课堂知识回顾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1 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如温度、降水量等)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生物有自己适应_____变化的方式。如当季节更替时,雷鸟会_____羽毛颜色;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北极狐的毛色和毛量会发生变化;猴面包树靠粗壮的树干_____来度过旱季;秋季,一些树木的叶子会变黄飘落…… 知识点2 当生物无法适 应环境变化,如发生旱灾、雪灾、土壤沙化、森林火灾、海水倒灌、火山喷发时,生物就会面临受伤、生病、死亡甚至_____。科学家普遍认为,恐龙、猛犸象的灭绝是环境的_____造成的。 知识点3 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人类活动如_____、城市扩张、_____、石油泄漏等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 知识点4 有些鱼类需要在不同的水域进行周期性迁徙,以保证正常繁殖或越冬,这种行为被称为_____。_____是供鱼类洄游通过水闸或大坝的人工水槽。 知识点5 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修建铁路,应该: (1)尽可能_____。 (2)根据藏羚羊的迁徙规律,在相应的地段设置_____,以保障藏羚羊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 (3)通道形式有_____、隧道上方等; (4)听取野生动物专家、环保部门、_____的建议。 知识对点练习 1.在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修建铁路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修建的成本。( )[考查知识点5] 2.季节更替,生物有很多办法应对环境变化。下面描述错误的是( )。 [考查知识点1] A.树木一随季节长叶、落叶 B.麻雀一飞往南方过冬 C.人类一增减衣服保持体温 3.造成土壤盐碱化、土地荒芜植物无法生长的自然灾害是( )。 [考查知识点2] A.海水倒灌 B.雪灾 C.土壤沙化 4.自然环境的破坏会影响生物的生存,人类活动也会破坏自然环境。下列人类活动中,( )会破坏环境。 [考查知识点3] A.水坝建设鱼道 B.植树造林 C.工厂排放废气 5.将上下游水位分为若干级,形成梯形水位跌落的鱼道形式为( )。[考查知识点4] A.斜槽式 B.隔板式 C.原生态式 课后巩固训练 基础达标练 1.判断题。 (1)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 (2)自然环境中,气候变化都是很急速的。( ) (3)科学家已经证实了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陨石撞击”。( ) (4)环境的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 ) 2.选择题。 (1)导致猛犸象灭绝的原因可能是( )。 A.陨石撞击 B.气候变暖 C.人为捕杀 (2)麻雀的脂肪和毛量发生变化,是为了( )。 A.适应温度的变化 B.适应降水量的变化 C.利于隐藏自己,避免被天敌发现 (3)下列做法不会破坏环境的是( )。 (4)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影响鱼类的洄游,可采取( )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A.定时开闸 B.人工运输 C.建设鱼道 (5)石油泄漏的影响不包括( )。 A.使气温升高 B.造成海洋动物死亡 C.引发赤潮 (6)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含羞草的叶片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能长大 B.能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 C.会运动 能力提升练 3.材料分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在设计青藏铁路时,为了不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和迁徙,尽可能采取了绕避的方案。同时,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等,在相应的地段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青藏铁路唐北段和唐南段分别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25处和8处,通道形式有桥梁下方、隧道上方及缓坡平交3种形式。其中桥梁下方通道13处、缓坡平交通道7处、桥梁缓坡复合通道10处、桥梁隧道复合通道3处。对于高山山地动物群,主要采取隧道上方通过的通道形式;对于高寒草原草甸动物群,主要采取从桥梁下方和路基缓坡通过的通道形式。 (1)青藏铁路共设置( )处野生动物通道。 A.28 B.8 C.33 (2)藏羚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