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11.探究昆虫的奥秘(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科学思维:※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 探究实践:※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重点 态度责任:※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难点 教学内容 经过前两课的观察、饲养昆虫活动,学生们对昆虫的共同特征、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日记,对昆虫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都得到了调整。接下来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提升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为此,本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甄别“哪名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帮助学生学会有了探究问题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其次,遴选出前期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昆虫世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探究“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这个问题,你认为下面哪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轩轩的实验设计: (1)准备一个饲养盒,里面放10条蚕宝宝; (2)前10天给蚕宝宝喂桑叶; (3)后10天给蚕宝宝喂莴笋叶。 分 析 不同阶段的蚕宝宝,生长速度也不同,通常来说,蚕宝宝在最初阶段,生长速度比较快。轩轩的实验设计中,同一批蚕宝宝,前10天喂桑叶,后10天喂莴笋叶,由于时间段不同,结果无法证明是哪种食物的作用。 结 论 轩轩的实验设计不合理。 晨晨的实验设计: 1.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条蚕宝宝; 2.把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3.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 分 析 晨晨的实验设计中,对不 同蚕宝宝采取不同食物喂养,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比较出两种食物的作用,但是只饲养1条蚕宝宝,会存在偶然性,比如蚕宝宝病死或其他原因生长较慢,结果没有说服力。 结 论 晨晨的实验设计不合理。 阳阳的实验设计: (1)准备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 10 条蚕宝宝; (2)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给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 (3)两个饲养盒放在相同的地方。 分 析 阳阳的实验设计考虑到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外,保持了其他因素的一致:(1)两个饲养盒;(2)放在相同的地方。另外;在数量上;10条蚕宝宝可有效避免偶然性的发生,更具说服力。 结 论 阳阳的实验设计比较合理。 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 日期 吃桑叶的蚕的体长/毫米 吃莴笋叶的蚕的体长/毫米 4月13日 3 3 4月19日 13 11 4月25日 27 22 4月29日 43 38 5月5日 65 58 5月11日 67 60 我发现:吃桑叶的蚕比吃莴笋叶的蚕长得快一些强壮一些。 设计意图: 通过对三个同学实验设计的论证,明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实验的公平性。 活动二 还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 问题1: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 昆虫和光线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些昆虫经常在光亮的地方活动,有些昆虫总是躲在阴暗的地方活动。即使是同一种昆虫,它跟光线的关系也会改变,是由当时的自身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来决定的。关于蚕和光的关系,也同样如此。家蚕的祖先本来是生活在野外树上的。小蚕从卵内孵化以后,趋光的习性使它们可以爬到照明最强的桑芽顶部上去,吃到最适合的叶子。较大的蚕,由于日光会把它们身体晒得过热,因此会避开光亮的地方。所以家蚕的祖先,小时候喜光,长大后喜暗,这对当时它的生存是有利的。 问题2:米在什么情况下不容易生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