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07023

【课堂无忧】3.10 养昆虫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38次 大小:14890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课堂,无忧,3.10,昆虫,教学设计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 10.养昆虫(教学教案) 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科学思维:※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探究实践:※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态度责任:※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重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的生长信息。难点 教学内容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与一种昆虫相伴,照料它,观察它,研究它。经历这种昆虫完整的生命周期,并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的认识,是本课的意义所在。为此,本课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养蚕(或菜青虫等其他昆虫)—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画出蚕的一生。其中,饲养和记观察日记是同步进行的活动,整理日记是生命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在此基础上画出蚕的一生,实际上是总结蚕一生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暗含昆虫变态(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特别要说明的是,本课伴随蚕的整个生长期,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可与其他单元的课穿插进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分组材料:养蚕相关工具、蚕卵、桑叶、方格纸、放大镜、日记本。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养蚕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 1.养蚕方法。 (1)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2)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在盒盖上打几个小洞。 (3)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4)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日记中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 2.注意事项。 (1)刚出生的蚕宝宝最怕冷,要把温度保持在25℃~27℃,一般认为26℃左右的温度是养蚕最适宜的温度。 (2)蚕宝宝还需要较高的湿度,要经常往盒子边角处喷些水。 (3)蚕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幼蚕需要选用嫩叶喂养,大蚕可以适当选用整叶喂养。 (4)要保持蚕宝宝“家”的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以免蚕宝宝生病。 (5)为了让蚕宝宝好好长大,一般1条蚕要占据2条蚕的位置,随着蚕不断长大,要为它不断扩“座”。蚕座必须疏密适度。 (6)蚕宝宝要经过四次蜕皮,才能逐步长大。 活动二 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观察蚕卵。 观察目的:观察蚕卵,了解蚕卵的形态。 观察准备:蚕卵、放大镜、直尺、有颜色的卡纸。 观察方法:(1)把蚕卵放在有颜色的卡纸上,便于观察。 (2)观察蚕卵的样子。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卵的形态、大小、颜色。 (4)用直尺测量蚕卵的直径。 观察记录: 蚕卵的形态 扁、圆,像小纽扣 蚕卵的颜色 淡灰色或紫黑色 蚕卵的大小 比芝麻粒还小 蚕卵的透明度 不太透明 观察结果: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中间略有凹陷,淡灰色或紫黑色,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仅为0.5毫米,很像芝麻粒。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快孵出的蚕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能够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面的样子。 2.观察蚁蚕。 观察目的:了解蚁蚕的大小、形态、本领。 观察工具:放大镜、羽毛、视频投影仪、纸盒、直尺。 观察方法:(1)将正在孵化的蚕卵放在视频投影仪上,观察蚁蚕破壳而出的过程。 (2)把蚁蚕放在白色的纸盒里,便于观察。 (3)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蚁蚕的形态、大小、颜色。 (4)用直尺测量蚁蚕的长度。 观察记录: 蚁蚕的形态 身体细长,像小蚂蚁,长有细毛 蚁蚕的颜色 黑黑的 蚁蚕的大小 2~3毫米长 蚁蚕的透明度 正在孵化的蚕卵变得透明,并且可以看见里面蚁蚕的轮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