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生是无尽的旷野,踯躅不言,还是快意天地呢? 命运掌握在我们手中! 面对艰难的境遇,面对人生的挫折: 李白拔剑四顾,慨然吟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竹杖芒鞋,率然写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新课导入 素养目标 诵读诗歌,抓住诗眼,体会思想情感变化;把握诗歌的主旨。(重点) 贰 品味诗歌的艺术手法,学习比兴手法的运用及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叁 ` ` 通过知人论世,体会作者门阀制度下,命运不公的愁苦心情。(难点) 肆 壹 了解鲍照及其创作风格,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壹 鲍照(412–470年),字明远,南北朝时期东海(今属江苏)人;曾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擅长写乐府诗,被誉为“乐府第一手”。 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或“南照北信”; 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其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 但空有一腔才华,不被朝廷重用,终生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鲍照 作者介绍 雄肆、奔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再配以丰富的现实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内容,使其创作显示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有机的统一。 继承并发扬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风格俊逸,气骨劲健,在内容上反映社会生活和时代面貌,对后世李白、岑参、杜甫等有较大影响。 内容多表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兼长众体,而成就最高的是诗歌;尤善乐府,继承了前代乐府的优良传统;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品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 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最主要特征是按门第高下来选拔与任用官吏。 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 写作背景 门 阀 制 度 世族与寒门两个阶级不相往来,不与寒门通婚,只与高门望族结亲,甚至当政的外戚、宦官都要同门阀大族联结、周旋;严重阻塞了寒门之子的仕途之路。 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初行时,以“唯才是举”为原则,后来中正多为世家豪族把持,评定人物重视家世,“计资定品”。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门阀制度,讲求门第出身。选拔官员并不依据才干品德,而是依据门第高下,血统贵贱。 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题目解读 “行路难”:是汉乐府旧题,主要是用来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拟,摹仿。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鲍照《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拟 行 路 难 朗读诗歌 任务要求: 1.听名家范读,明确字音字形。 2.结合课下注释,对诗歌内容有所了解。 3.找出本诗的“诗眼”。 整体感知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或全句的字词句。 诗眼 1.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2.抓描写事物生动、形象、准确的字词; 3.抓诗中巧妙的修辞; 4.抓词类活用; 5.抓虚词。 思考:本首诗的诗眼是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