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培优阶段三:主观题 解题方法和技巧(4课时) 一、主要类型:(题目多为综合考察)概括归纳类、特点特征类、背景原因条件类、影响作用意义类、评价评析评述类、比较类、认识启示类、(新题型)史料价值类 二、答题要求 1.用词科学:学用转化语言,进行专业化表述,减少口语化用词! 2.书写表达 (1)规范答题是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化、层次化、序号化、工整化) (2)看分答题(如果答题没把握则宁滥勿缺、多多益善)。 (3)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回答 三、解题方法和技巧 1.特点变化类问题答题角度 主体 人物或政府或民间 背景 政治经济思想、国际国内、主观客观等 目的 维护统治或具有多重目的 过程 顺利或曲折 方式 和平、暴力、民主、妥协、平等协商、自上而下等 内容 重点在哪里?体现某种思想 空间 地理范围、领域、规模大小 时间 发生的时间早晚(如历史悠久),经历的时间长短 影响 政治经济思想等、现实深远等 2.背景原因、影响意义类问题解题角度: (1)经济: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政策、(国内)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格局等方面思考; (2)政治: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等方面思考; (3)文化: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历史传统等方面思考。 3.角度上升(材料:微观/具体→宏观/性质) (1)人物:从具体人物上升到其代表阶级;如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 (2)事件:从具体事件上升为同一性质的事件;如鸦片战争→列强侵华战争。 (3)时间:从具体时间上升为历史阶段(时期),如1765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3世纪→(中)南宋/(西)中世纪后期。 (4)地方:从具体地点上升为区域;如西藏→边疆(地方势力、边疆治理)。 (5)经济:从具体经济事物上升到经济现象、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如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生产力、佃农→租佃关系、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工商业市镇→城市化、(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商品经济。 (6)政治:从具体的官职、措施上升到政治制度、政治统治秩序;如察举制→选官制度、推恩令→中央集权。 (7)文化:从某种具体文化、文学作品上升为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文化交流。如佛教、道教→文化,风俗画→市民文化(适应市民阶层需求的文化)、教科书→社会意识。 (8)民族:少数民族的活动→民族矛盾、民族融合、民族治理政策。 (9)器物:从具体工具、科学理论、科技发明上升到科学、科技、生产力;如飞机→交通工具、运输技术、科技。 四、题型分类解读 一、比较、异同类 对具有一定时间、空间或逻辑跨度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阐释其异同。“异”和“同”是对立统一的,只有从特定角度看具有相同性的事物,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才有意义;反之,也只有彼此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才能够选择一定角度来谈它们的相同性。搞清楚这个道理就可以知道:第一,我们进行历史事实的比较时,首先要注意试题所给定的比较基础,也就是说,在比较历史事实的差异性时,首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在比较历史事实相同性时,首先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第二,任何比较都不可能是整体的比较,而必然是局限于一定角度的比较,在进行比较阐释之前,必须注意试题对于这种比较角度所做出的规定。对于历史学科应用能力来说,比较阐释是一种经常运用的形式,在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中都经常可以见到。 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对比,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较型: 【横向对比】①中西比较(中外对比);②西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比较; 【纵向对比】③对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古今对比) 【典型试题】(2024年全国卷42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