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0836

35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四)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日期:2024-12-21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247917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中华,清朝,明朝,迟滞,辉煌,文明
  • cover
(课件网) 第三部分 考前增分 回归教材 热考题型 适度训练 考前增分一 知识主线整合 考前回归教材———由“学会”变“会学” 知识主线(四)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朝至清朝前期 [清单1]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01 [清单2]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02 [清单3] 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与交流传播 03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清单1] 政治制度 (1)明清政治制度与统治的加强 ①中央 a.明朝:废宰相,设立内阁 b.清朝:奏折制度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政治制度 ②地方 a.明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割权力,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b.清朝:巡抚成了一省长官 c.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 (2)张居正改革: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3)监察制度:明清两朝的监察机构,主要有都察院和六科,合称“科道”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选拔: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考试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2)考核: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清朝实行考课制度 法律与教化 (1)法律:明朝制定《大明律》,清朝制定了《大清律例》 (2)教化: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六谕”。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圣谕十六条”和《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 ①明朝:修筑长城;经略西藏;招抚东北;设立卫所等。管理机构:礼部、鸿胪寺,还有培养翻译人才的四夷馆 ②清朝:统一台湾;抗击沙俄;平定蒙古;设立伊犁将军;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土司制度 (2)对外交往 ①明朝:郑和下西洋;海禁;戚继光抗倭;欧洲殖民者入侵 ②清朝:朝贡贸易与对外贸易。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是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 货币与赋税制度 (1)货币:白银货币化。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2)赋税 ①明朝:明初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征税的依据为土地和人丁,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②清朝:“摊丁入亩”,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1)户籍制度 ①明朝: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 ②清朝:户籍管理相对松弛。摊丁入亩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 (2)基层治理 ①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 ②清朝: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 [清单2] 农业与手工业 (1)明朝后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和甘薯的推广种植,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2)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3)南方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出现专业分工;私营手工业逐渐占主导 商业和城市 (1)自明朝后期起,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2)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3)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4)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5)信贷: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6)集镇: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 交通与医疗 明朝郑和下西洋,其规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