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8课 太 阳 钟 (苏教版)四年级 下 01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 01 02 ※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具。 03 科学观念 04 ※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规律。重点 ※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难点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探究新知 活动一 研究影子方向与长短变化的规律 实验材料:手电筒、铅笔橡皮。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光照射一支竖立的铅笔,可以将铅笔竖直放在橡皮上,观察它的影子。 (2)改变照射的方向和高度,观察铅笔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3)试试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不见。 影子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影子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光源、不透明物体和承接影子的屏。 探究新知 实验现象:用手电筒照射铅笔能够看到影子,并且影子总是与手电筒光源的方向相反。当改变照射方向时,影子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改变照射的高度时,影子的长短也会改变,照射高度越高,影子越短;照射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探究新知 实验结论:光源与影子总在相对的方向上,当改变光源照射方向时,影子的方向也随之改变。当改变光源照射的高度时,影子的长短也会改变,照射高度越高,影子越短;照射高度越低,影子越长。 探究新知 活动二 模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1.用手电筒模拟太阳,观察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是怎样随“太阳”的位置变化而改变的。 实验目的:探究影子的变化与太阳位置的关系。 实验材料:手电筒竹篾、小标杆(铅笔)。 实验步骤:(1)将小标杆放在桌子中央,接下来把竹篾弯成弧形放在小标杆的上方并固定在桌子上,在竹蔑上标注好相应的整点时刻。 探究新知 (2)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竹篾上,打开手电筒,沿着竹篾的弧形移动,照射桌子中央的小标杆,观察小标杆影子的变化。 实验分析: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竹篾代表太阳相对地球运动的轨迹。小标杆的作用是产生影子,代表地球上能产生影子的物体。在模拟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 实验结论: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探究新知 2.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的影响。 分 析 (1)影子的方向和太 阳位置的关系。早上太阳东升,影子朝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升至正南方向,影子朝北。下午太阳西下,影子朝东。影子的方向一直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影子的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关系。早晨,太阳东升,影子朝西,太阳高度角小,影子长。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高度角慢慢变大,影子越来越短,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最短。傍晚,太阳西下,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小,影子越来越长。 探究新知 结 论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探究新知 1.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 探究问题:阳光下小棒影子有什么变化 实验材料:小棒(可以用铅笔或筷子代替)、橡皮、记录纸、指南针、笔。 实验步骤:(1)把小棒插在橡皮上,固定在记录纸的观察点上。选择空旷处放置,不要移动。 活动三 研究阳光下小棒影子的变化情况 探究新知 (2)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并在记录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每隔1小时在记录纸上标出小棒的影子(画出阳光下小棒影子的长度和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