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养昆虫 (苏教版)四年级 下 01 核心素养 内容总览 02 探究新知 03 课堂练习 04 活动手册 05 课堂总结 06 板书设计 核心素养 ※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 01 02 ※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 03 科学观念 04 ※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重点 ※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的生长信息。难点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探究新知 活动一 养蚕 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 1.养蚕方法。 (1)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 探究新知 (2)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在盒盖上打几个小洞。 (3)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 探究新知 (4)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日记中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 探究新知 2.注意事项。 (1)刚出生的蚕宝宝最怕冷,要把温度保持在25℃~27℃,一般认为26℃左右的温度是养蚕最适宜的温度。 (2)蚕宝宝还需要较高的湿度,要经常往盒子边角处喷些水。 (3)蚕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幼蚕需要选用嫩叶喂养,大蚕可以适当选用整叶喂养。 探究新知 (4)要保持蚕宝宝“家”的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以免蚕宝宝生病。 (5)为了让蚕宝宝好好长大,一般1条蚕要占据2条蚕的位置,随着蚕不断长大,要为它不断扩“座”。蚕座必须疏密适度。 (6)蚕宝宝要经过四次蜕皮,才能逐步长大。 探究新知 活动二 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 1.观察蚕卵。 观察目的:观察蚕卵,了解蚕卵的形态。 观察准备:蚕卵、放大镜、直尺、有颜色的卡纸。 观察方法:(1)把蚕卵放在有颜色的卡纸上,便于观察。 探究新知 (2)观察蚕卵的样子。 (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卵的形态、大小、颜色。 (4)用直尺测量蚕卵的直径。 观察记录: 蚕卵的形态 扁、圆,像小纽扣 蚕卵的颜色 淡灰色或紫黑色 蚕卵的大小 比芝麻粒还小 蚕卵的透明度 不太透明 探究新知 观察结果: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中间略有凹陷,淡灰色或紫黑色,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仅为0.5毫米,很像芝麻粒。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快孵出的蚕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能够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面的样子。 探究新知 2.观察蚁蚕。 观察目的:了解蚁蚕的大小、形态、本领。 观察工具:放大镜、羽毛、视频投影仪、纸盒、直尺。 观察方法:(1)将正在孵化的蚕卵放在视频投影仪上,观察蚁蚕破壳而出的过程。 (2)把蚁蚕放在白色的纸盒里,便于观察。 (3)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蚁蚕的形态、大小、颜色。 (4)用直尺测量蚁蚕的长度。 探究新知 观察记录: 蚁蚕的形态 身体细长,像小蚂蚁,长有细毛 蚁蚕的颜色 黑黑的 蚁蚕的大小 2~3毫米长 蚁蚕的透明度 正在孵化的蚕卵变得透明,并且可以看见里面蚁蚕的轮廓 探究新知 观察结果:蚕卵能孵出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它蚁蚕,一般只有2~3毫米长,身上有一根不长的细丝,作用是将它固定在食物上,以免被风吹跑。它从卵壳中爬出来,约40分钟后就会进食桑叶。 探究新知 3.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 实验目的:记录蚕宝宝生长过程中身体长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材料:方格纸、笔。 实验方法:(1)以蚕宝宝的头部为起点,在方格纸上画记号。 (2)以蚕宝宝的尾部为终点,在方格纸上画记号。 (3)起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 探究新知 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