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复习重点 1. 再读集序,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词类活用、文化常识等文言知识点,背诵全文。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探究王羲之“向死而生”的积极人生观。 一、知人论世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 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相关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序 “序”是一种文体,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代多列于书末,称为“跋”,也叫作“后序”。两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① 根据作序人的身份,有自序和他序之分。自序由作者本人撰写,他序由所请之人撰写。 ② 根据序适用的对象,有宴集序、赠序、史序之别。古人宴集,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称之为“宴集序”,如《兰亭集序》。亲朋好友之间,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称之为“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在议论中抒发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政治见解或对所记之人与事的态度,称之为“史序”,如《五代史伶官传序》。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而此文为什么又被称为“文中上品”呢?它为什么跨越千年依然动人呢?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当代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书写 王羲之的小楷 二、再读集序 这些字词,你还记得吗 癸丑( ) 激湍( ) 流觞( ) 管弦( ) 骋怀(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 会稽山( ) 修禊事(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ɡuǐ tuān shānɡ xián chěnɡ qì jiē dào shānɡ kuài jī xì hái qū 整体感知文本 第一部分(1、2自然段): 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第二部分(3、4自然段): 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 兰亭集序 乐 ↓ 痛 ↓ 悲 情 缘由 文中表现 乐 有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赏心: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乐事: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贤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痛 无 年老无觉: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情趣无定: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事物无常: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生死无避: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悲 同 哀叹同惑: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生命同误: 一死生,齐彭殇 命运同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①悟言一室之内 ②虽趣舍万殊 ①同“晤”,面对 ②同“取”,选取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①列坐其次 ②俯察品类之盛 ③或取诸怀抱 ④有感于斯文 ①古义:它(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