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14490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人教版高中导学案+教案+课件)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7733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课件,教案,学案,中导,版高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学案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掌握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基本特征。 2. 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基本概况及其社会制度。 3. 理解中华文明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历史逻辑,体会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征。 早期国家的形成: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及其社会制度。 学习难点: 早期国家的社会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内容】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00万年—1万年前) 特征:使用打制石器,采集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 代表文化:北京人、山顶洞人。 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的基础。 2.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公元前2000年左右) 特征: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农业和畜牧业,定居生活。 代表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 意义: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和文明的形成。 3.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o 燧人氏:发明用火。 o 伏羲氏:发明渔猎工具,创八卦。 o 神农氏:发明农具,尝百草。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o 黄帝:中华文明的始祖。 o 尧、舜:禅让制,强调贤能统治。 意义:反映了中华文明早期社会的特点。 二、早期国家的形成 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建立:启继承禹的统治,传子制度确立。 政治制度: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文化特征:青铜器制作技术开始发展。 意义: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建立: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程度较低,地方诸侯势力较强。 文化特征:甲骨文的使用,青铜器文化达到高峰。 意义:推动了中国早期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建立: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 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度。 o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服从义务。 o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确立家族内部的等级秩序。 文化特征:礼乐文化,强调等级秩序。 意义: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基础。 【学习探究】 1. 问题探究: 观察教材第2页《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 (参考答案:中国早期人类的分布呈现出广泛性、南北均衡分布、适应不同地理环境、年代跨度大和遗址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表明中国确实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2. 阅读教材第5页“学思之窗”的材料,思考: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不同的说法? (参考答案:关于启的继位出现不同说法,主要由于史料的多样性和传承差异、历史视角的不同、历史背景的复杂性以及史学传统和方法的差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记载和解释。同时也反映了从“公天下”的禅让制到“家天下”的世袭制的转变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3. 阅读教材,思考第6页“思考点”的问题:商朝为什么推行内外服制? (参考答案:商朝推行内外服制主要是由于地理范围的扩大、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需求、维护中央权威与地方自治的平衡、历史传统的延续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