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23418

第16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2-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30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6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 cover
第16课 三国鼎立 ( 学科素养 ) 史料实证:.阅读教材并结合地图,能够运用时间和空间要素简要叙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过程,能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整体进程中分析两场战役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历史解释:.对比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分析两场战役曹操军队一胜一败的原因,归纳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唯物史观:了解魏蜀吴三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表现,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统一,为以后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教学重点 ) 赤壁之战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 教学难点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影响。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出示曹操写的《观沧海》,请学生朗诵诗歌。提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戏剧舞台上的曹操被刻画成一个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而史书中的曹操,是一个多谋善断、雄才大略的人物。同一个历史人物,人们对他的看法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新知探究 一、官渡之战 (一)背景 【教师活动】出示曹操的诗歌《蒿里行》,提问: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根据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学生活动】解读诗歌,回答《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教师活动】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给东汉政权以沉重打击。朝廷在无力镇压的情况下,令各地豪强地主与地方长官自行组织武装对抗起义军。在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地方势力逐渐膨胀,形成了独霸一方的军阀。出示材料,提问:曹操为壮大势力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解读及对材料的理解,知道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二)概况 【教师活动】曹操随着势力的壮大,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出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引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知道官渡之战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并讲解材料,提问: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曹操善于用人;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派兵袭击袁军的粮囤;抓住战机发动进攻。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这些都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原因。 二、赤壁之战 (一)背景 【教师活动】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曹操所作《龟虽寿》和《短歌行二首》中的片段,提问:诗歌反映了曹操怎样的理想抱负?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两首诗,了解曹操希望统一全国的伟大抱负。 (二)概况 【教师活动】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将知识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知道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 【教师活动】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 【学生活动】分析材料,知道曹军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疾病流行;曹操骄傲轻敌;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 【教师活动】出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具体情况表格,引导学生将两场战役进行对比,通过观察两场战役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这两场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这两场战役的胜败,主要因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的心态及能力等。 【教师活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歇后语,引导学生将歇后语填写完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中,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描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