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2025届高三上期12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组卷网,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地带,地域辽阔,4月冷空气频繁,正值风沙频发期。返回舱开伞时受高空风影响较大,落地后受地面大风影响易发生拖拽翻滚等情况,载人飞船返回着陆时对着陆场高空风和地面风等天气条件要求较高。 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卞韩城介绍,飞船的返回着陆有严格的气象条件要求,必须满足气象条件才能实施返回着陆。 “飞船返回地球后,航天员在着陆现场要滞留3个小时左右,这段时间内有可能遭遇极端天气。”卞韩城说,为应对飞船着陆后的极端天气,东风着陆场已针对降水、大风、沙尘、高温、低温等情况做好了准备。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24年04月30日) 材料二: 航天员们想要重返地球,首先需要调整好飞船的“姿势”,就像我们开车回家前要先把车头调向回家的方向一样。飞船先是在水平方向逆时针转动 90°,从轨道舱在前、返回舱居中、推进舱在后的状态变成横向飞行状态,这是第一次“调姿”。接着轨道舱和返回舱分开,此时飞船就变成了推进舱和返回舱的组合体。然后这个组合体再逆时针转 90°,让推进舱在前、返回舱在后,并且调整好角度,准备“刹车”。接下来,推进舱的制动发动机开始工作,产生和飞行方向相反的力,让飞船减速,脱离原来的飞行轨道,进入返回轨道,这就像是给飞船来了个“刹车”,让它慢下来准备回家。之后,返回舱和推进舱组合体就开始自由下降啦。 当下降到距离地面140多公里的时候,推进舱和返回舱就要“分手”,推进舱会在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下被烧毁,返回舱则继续下降。这个时候返回舱就要找到进入大气层最正确的“姿势”,也就是建立正确的再入姿态角。这个角度可太重要啦,如果角度太小,返回舱就会从大气层边缘擦过,回不了家;要是角度太大,返回舱返回速度太快,就会像流星一样在大气层中被烧毁。所以返回舱的推进子系统得好好工作,才能确保飞船能安全准确地返回大气层。当返回舱距离地面大约 100 千米的时候,它就要开始再入大气层。这时候它的速度高达 7.9 千米/秒,这么快的速度和大气碰撞在一起就会产生剧烈的摩擦,摩擦带来的热能让返回舱瞬间变成一个闪闪发光的大火球。但不用担心,返回舱设计了多种热防护措施,完全可以解决高温问题。最让人担心的是,返回舱周围产生的一层等离子气体,这层气体会把电磁波都给挡住,这个时候返回舱就会与地面失去联系,出现“黑障”现象。这种情况会持续大约240秒,不过别担心,等到返回舱距离地球大概40千米的时候,这个“黑障”就会神奇地消失了,地面测控部门就又能重新找到返回舱的位置了。 当返回舱降至离地面约10公里时,回收着陆系统就开始工作了。先是弹出伞舱盖,然后陆续弹出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小小的引导伞先出来打个前哨,接着减速伞出来帮忙减速,最后主伞登场。它们的面积是不断增大的,能从几平方米到几十平方米再到1000多平方米。 为什么降落伞要分别打开呢,全部展开岂不是减速更快吗 原来,因为主伞足有1200平方米,要是一下子全部打开,空气会把伞崩破,所以设计师们设计了这样一套三级开伞程序,先部分打开后再完全展开,这样可以降低开伞时的过载,减少航天员的不适感。先是打开的引导伞,然后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减速伞工作一段时间后和返回舱分离,同时拉出1200平方米的大主伞。从距离地面8000米左右到6000米的过程中,返回舱的速度就能从90米/秒降到8米/秒左右。此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