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自我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图示意联合国会徽,上面标示了海陆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联合国会徽能够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是 ( ) A.陆地相连但海洋不相连 B.全球陆地都相连 C.有连续而广阔的海洋 D.海洋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2.图中甲是 ( ) A.北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环球航行(航线如图所示),船队于1522年成功返回西班牙,用实践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读图,完成3~4题。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中先后经过的大洋分别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4.下列关于图中模拟最近环球航行线路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英吉利海峡—非洲、欧洲分界线 B.②—白令海峡—亚洲、非洲分界线 C.③—苏伊士运河—亚洲、大洋洲分界线 D.④—巴拿马运河—南、北美洲分界线 中国中车的高铁装备制造占有全球市场很大份额。读中国高铁全球战略远景图,完成5~7题。 5.据图可知,跨亚欧两洲的高铁有 ( ) A.泛亚高铁和欧亚高铁 B.中亚高铁和欧亚高铁 C.中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 D.泛亚高铁和中俄加美高铁 6.中俄加美高铁要经过 ( ) A.苏伊士运河 B.直布罗陀海峡 C.乌拉尔山脉 D.白令海峡 7.欧亚高铁沟通的两个大洋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 B.太平洋、印度洋 C.大西洋、印度洋 D.北冰洋、太平洋 位于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大气田最大水深超过1 500米,最大井深超过4 000米。截至2023年6月25日,“深海一号”迎来了自己投产两周年的“生日”,累计生产天然气超50亿立方米。读海底地形图,完成8~9题。 8.读材料可知,“深海一号”大气田,主要位于的海底地形类型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9.“深海一号”使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全面进入“超深水时代”。该进步主要得益于 ( ) A.国外技术援助 B.我国科技进步 C.板块运动使海水变浅 D.以上都有 ———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的浅海。按理他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可为什么会出现图中地理现象呢 ”读图,完成10~11题。 10.可以解释图中地理现象的是 ( ) A.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说 C.海平面升降 D.生物进化论 11.根据此学说,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A.大地在运动 B.海陆轮廓在不断变化 C.大陆的漂移分离迅速 D.古今大洲的位置发生变化 2023年5月23日12时30分,珠峰科考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据此完成12~13题。 12.在珠峰地区新发现三叠纪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化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喜马拉雅山曾经是一片海洋 B.喜马拉雅山将会从陆地变为海洋 C.鱼龙一定是从陆地演化而来的 D.古老的鱼龙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13.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 848.86米,而且还会继续“长高”,其原因是 ( ) A.海浪和风力作用 B.板块的碰撞挤压 C.板块的张裂运动 D.地球自转运动 我国的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地质史上曾经是浅海、岛屿。由于黄河等河流携带大量泥沙逐步堆积,使陆地不断扩大,海岸线不断向外推移,经过长期的变化,原来的海湾最终形成了华北平原。据此完成14~15题。 14.能正确反映我国华北平原形成过程的排序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③① 15.下列是同学们对此变化过程的讨论和思考,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 A.所有海湾最终都会变成陆地 B.地壳运动是此变化的主要原因 C.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变化中 D.此变化过程与人类活动无关 尼加拉瓜被称为“火山之国”,境内的尼加拉瓜湖数万年前曾是太平洋的海湾,因火山喷发与海洋隔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