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203397

2016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教学课件: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共61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32403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6,第三,61张,纪念刘和珍君,专题,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61张PPT。导入新课“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历史是公正的,只为一己私利而活着的人,会被历史的大浪冲走;“淘尽黄沙始见金”,那些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的人,将在人民心中永生。年仅22岁的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而她的名字,连同她的高尚精神,永远刻在了人民心中。,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关于她的一篇纪念文章。?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学习目标1.了解时代背景,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理清文章的思路? 2.反复诵读,品味散文写人记事的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综合运用的写作手法? 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重点: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难点:关键文句的理解。鲁迅 的作品是 一部记录着对 黑暗的愤懑和 对光明渴慕的 民族启示录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导入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 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 为青年呐喊的。 介绍作者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4.小说集:《 》《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周树人豫才《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 5.散文集:《 》 6.散文诗集:《 》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朝花夕拾野草写作背景1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大沽口事件)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三·一八惨案)写作背景2刘和珍烈士遗像杨德群烈士遗像写作背景3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 盲目地引入“死地”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无比愤慨,爱国学生被残害,他万分哀痛。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并指出:“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屠戮 寥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