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下 第13课 《最后一次讲演》 目录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字词积累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艺术特色 拓展迁移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本文的作者闻一多先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习过关于他的一篇文章,同学们还记得吗?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感受一下一位学者、革命战士身上的爱国精神吧。 学习目标 重点: 1.了解作者,识记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难点: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的作用;品味文章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素养: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著有新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古典新义》《楚辞校补》等。主要著作收在《闻一多全集》中。 写作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特务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当天下午,他被暗杀。课文是这次讲演的记录整理稿。所以称为“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 演讲词 在大会上或其他公众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的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演讲词。这是篇即兴演讲词。 字词积累 诬蔑 籍贯 捶击 赋予 卑劣 卑鄙 蛮横 挑拨离间 miè jí hènɡ chuí bǐ tiǎo fù bēi liè ◆生难字 字词积累 ( )挑担 ( )挑拨 ( )横竖 ( ) 中间 横 间 ( )蛮横 ( ) 间接 héng hèn jiān jiàn 挑 tiāo tiǎo ◆多音字 字词积累 蔑( ) 诬蔑 miè 捶( ) 棰( ) 篾( ) 锤( ) 陲( ) chuí chuí chuí chuí 竹篾 miè 卑( ) 婢( ) 奴婢 卑劣 bēi bì 裨( ) 裨益 bì 锤炼 捶击 棰杀 边陲 ◆多音字 释义连线 卑劣 诬蔑 蛮横 赋予 无耻 挑拨离间 卑鄙恶劣。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态度)粗暴而不讲道理。 给予(重大任务、使命等)。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不顾羞耻;不知廉耻。 ◆词语积累 内容解读 朗读课文,回答:闻一多在他的最后一次讲演中讲了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课文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1.交替使用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 2.语气和用语上的感彩。 内容解读 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