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版 语文 八年级 下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目录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字词积累 内容解读 内容精讲 结构梳理 主题归纳 艺术特色 拓展迁移 课后作业 新课导入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许多同学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一旦需要自己动手、自己拿主意时,就会手足无措。这是什么原因呢?怎样才能克服这个缺点呢?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先生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或许,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学习目标 重点 识记并理解本文的重点词语,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难点 1.理清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 2.理解演讲中的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素养 培养动手操作的实验意识,树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起领导AMS(阿尔法磁谱仪)实验在空间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在这篇演讲词中,丁肇中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提倡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索世界上的未知事物。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说理演讲词。说理演讲词属于演讲词的一种类型,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字词积累 瞭望 缅怀 探 察 探讨 检讨 彷 徨 激变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miǎn liào tàn chá tǎo jiǎn pánɡ huánɡ jī gé wù xiù cuò ◆生难字 字词积累 ( )埋没 ( )应付 没 应 ( )没有 ( )应该 mò méi yìng yīng ( ) ( ) 鸿儒 相濡以沫 懦弱 孺子 rú rú nuò rú 仿佛 彷徨 páng fǎng 彷 儒 ◆多音字 字词积累 登高远望;特指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 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该往何处去。 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本指魏晋间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后世泛指一般不切实际的谈论。 【瞭望】 【缅怀】 【彷徨】 【修身】 【清谈】 ◆词语积累 字词积累 即心要端正。 即把自己的家族整顿好。 【正心】 【齐家】 【袖手旁观】 【一帆风顺】 【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 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词语积累 内容解读 朗读课文,回答:本文主要探讨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探讨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观点: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内容解读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由获奖感言,引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的话题 分析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希望 (第1段) (第2—12段) (第13段) 内容解读 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其含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丁教授认为《大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内容解读 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