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38146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4.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221871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
  • cover
(课件网) 水调歌头 苏 轼 1、激励语 (1分钟) 2、学习目标 (2分钟) 3、导入(2分钟) 4、自主学习与展评(15分钟) 5、合作探究与展评(13分钟) 6、小结,板书(5分钟) 7、中考链接(6分钟) 8、授课反思(1分钟) 程 本 课 流 出发前打开你自己所有的引擎,告诉自己,我是NO·1!全力以赴! 前 (1分钟) 课 激 语 励 在诵读中熟悉词,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意象,进而了解诗中意境;(难点) 联系作者身世处境,结合词中描写抒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 课 堂 目 标 (2分钟) “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走进古诗世界,我们不难发现,里边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月亮的诗词句? 在众多的咏月的诗词中,苏轼的一曲《水调歌头》堪称中秋词之绝句,清朝词评家胡仔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笔下的明月中, 看看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导入 (2分钟)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 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 白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隋唐时兴起,全盛于宋代。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 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每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各不相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文体知识 (15分钟) 1、作者资料,写作背景。(3分钟) 自主 与 探究 2、疏通文意,把握大意。(12分钟) 苏轼(1037 - 1101 )字 子瞻 , 号 东坡居士,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豪放一派。 三苏: 苏洵 苏轼 苏辙 父 兄 弟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走 近 作 者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作者知密州之时,熙宁九年(1076年)。 熙宁四年(1071年),他自请出京,到杭州任通判,是为了权且避开京城政争的漩涡。 熙宁七年1074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际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万千呢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初读诗歌 听读诗歌,感悟情感 1、字正腔圆地读 2、有板有眼地读 3、有情有味地读 “子由”是词人的弟弟苏辙 “婵娟”在诗中指 月亮。 这首词由几个部分组成? 小序交代了什么?什么作用? 小序 上阙 下阙 1 叙述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交代了写作时间和写作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化用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 “我欲乘风归去 ” 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的人是谁?为何无眠? 是作者苏轼。夜已深了,失意和离愁涌上心头,使词人难以成眠。 词的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两者有何关系? 上阙:月下饮酒(写景) 下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