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单元整体感知 政权分立,是指同一时间的不同政治实体在某个地域或某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存在,互不隶属,如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 民族交融, 是指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中,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接近、相互认同的过程,就是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是民族融合,不是民族消亡,也不是民族同化。 复习目标 1.知道三国鼎立、西晋统一,以及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理解政权分立下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2.了解人口迁徙、江南地区的开发,以及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3.了解这一时期农学、数学、天文历法,以及书法、绘画、石窟艺术、文学等成就,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时空观念 东 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 魏 吴 蜀 三国:220-280 西晋 317-420年 陈 东晋 宋 齐 梁 十六国 (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北朝:439-581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南朝:420-589 政权分立与政权更迭频繁 阶段特征 1. 政治上: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 交融;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促进北方各族的封建化。 2. 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成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江南经济 有了较大发展并赶上北方;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经济格局开 始改变。 3. 文化上:儒学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取得新发展,科技文化取得辉煌 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4. 民族关系上:东汉末年以来,少数民族内迁,北人南迁,促进了各 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1.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 战争名称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孙刘联军 和曹操 曹操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同点 ①都发生在东汉末年;②曹操均为参战方;③都是以少胜多;④都推动了局部地区的统一;⑤都以谋略取胜。 两次战役有什么相同点?影响战争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启示:骄兵必败,战争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及正确的战略战术等。 1.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 诸葛亮舌战群儒 蒋干盗书 周瑜打黄盖 草船借箭 庞统献连环计 诸葛亮借东风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完全虚构 史学:《三国志》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面貌。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虚构的成分。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赤壁之战的影响 赤壁之战后 曹操--统一北方 刘备--向西南发展 孙权--延伸与抢夺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经济基础。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魏 蜀 吴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吴国的建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230年派卫温到达夷洲。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有人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从统一的政权(东汉)走向政权 的分裂,所以是历史的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你根据下面两幅图的变化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图一: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图二:三国鼎立形势图 政治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提供物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