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8770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复习课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2045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章,细胞,物质,输入,输出,复习
  • cover
课题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复习课 教师 学科(版本) 生物(人教版) 年级 高三 章节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 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章的内容主要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包括物质进出细胞的几种不同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等。教材以不同情境下物质如何进出细胞为线索,引出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运输方式的概念和特点。一轮复习阶段,若只局限于教材,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相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也无法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根据一轮复习的特点以及基于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结合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需建立的概念描述: 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故将本章2节内容进行整合,并借助我国科学家培育的能生长于盐碱地中的海水稻这一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渗透社会责任。 教学目标 通过分类活动归纳海水稻抗逆性有关的物质运输方式及其特征,夯实学科必备知识,提升归纳与概括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通过解释海水稻抗逆性的机理,发展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巩固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 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分布特点,表明对个人海水稻推广的立场,促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锻炼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社会责任。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水进出细胞的原理、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海水稻抗逆性的机理。 教学难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海水稻抗逆性的机理。 设计实验验证海水稻根尖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普通水稻。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及内容 师生活动设计 媒体使用及分析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呈现资料: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而我国的可耕地面积仅19亿亩。盐碱地中含有大量的NaCl、NaHCO3、Na2CO3等无机盐,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农作物吸水困难,难以生长。除了吸水困难,过量的Na+进入根部细胞,会影响细胞质基质中某些酶的活性,对植物产生离子毒害;过多的无机盐造成土壤pH呈碱性,会干扰细胞正常的物质运输,出现碱胁迫;同时农作物可能还会受到病原菌感染。 提出问题:海水稻如何抵抗这些逆境? 生:阅读资料,找出海水稻面临的威胁。并结合学习过的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尝试回答为什么土壤溶液浓度高会导致植物吸水困难。 (1)进出细胞的原理是渗透作用,该过程发生的条件是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存在浓度差。 (2)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师:引导学生看教材63-65页,复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相关内容。进一步引导同学复习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渗透作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图文的形式呈现相关资料,清晰、直观。 通过自主举手、随机点名等方式请同学回答相关问题,增强课堂互动。 带领同学复习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可以更好的回归教材,给学生准确的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海水稻能生长于盐碱地这一真实情境,与学生原有认知———植物在高渗环境下出现‘烧苗’现象,不能正常生长”产生冲突。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从呈现的情境中自然产生指向中心问题的疑问。 用渗透作用及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相关知识初步分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根细胞渗透吸水困难的原因,在分析,解释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必备知识。 分析现象 师: 呈现资料2:海水稻可调节相关物质运输从而抵抗逆境。 布置任务一:判断海水稻抗逆性相关物质运输的方式 自由扩散: ; 协助扩散: ; 主动运输: ; 胞 吐: 。 生: (1)独立观察、分析图解并判断相关的物质运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