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49727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475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2024-2025,学年
  • cover
第二单元 考点梳理 第一步:学习目标整合 学习目标 1.学习叙事类散文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能够根据文本分析出人物形象。 2.发掘生活细节,从中体会人间至爱亲情,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学会运用生动的语句,感人的细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重难点 从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中,归纳人物形象,领悟蕴含的深沉情感。2.掌握“要素思路理清楚,真人真事抒真情,典型细节写具体”这三种记事方法。 第二步: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字词积累:(读音,词,成语积累) 瘫痪(tān huàn ) 暴怒(bào nù ) 沉寂(chén jì ) 侍弄(shì nònɡ ) 捶打(chuí dǎ ) 憔悴(qiáo cuì ) 央求(yānɡ qiú ) 诀别(jué bié ) 淡雅(dàn yǎ ) 絮絮叨叨(xù dāo ) 翻来覆去(fù ) 分歧(fēn qí ) 取决( qǔ jué ) 一霎(shà ) 粼粼(lín ) 各得其所(suǒ ) 煎熬(jiān áo ) 嫩芽(nèn yá ) 咕咕(ɡū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烦琐啰唆。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文学常识积累: 1.史铁生: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作品风格:深沉、宁静、平和,同时展现平淡质朴、意蕴深沉的特点。 2.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重庆作协副主席。 作品有:《诗礼人家》《经典关系》。 作品风格:注意发掘生活中的情趣,颇富人情味。 3.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诺贝尔奖获得者 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 作品风格: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 4.冰心:原名谢婉莹。 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樱花赞》 作品风格: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 5.《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朝代)临川王刘义庆(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答题模式积累: 1.动作/语言/细节/神态……等描写手法: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插叙的作用 (1)补充交代……背景/经历/事件。 (2)解释说明…… (3)使文章脉络清晰。 (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6)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 (7)让情节有波澜,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8)使文章结构紧凑。 (9)突出人物的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3.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地点、环境、背景等 (2)渲染气氛 (3)反应人物特点,烘托心情,抒发情感 (4)推动情节,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主旨 4.对称句 (1)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 (2)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美,两句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5.题目的作用/题目好在哪? (1)简约/神秘/有吸引力…… (2)点明写作对象和主要内容;贯穿全文的线索;揭示情感;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留给读者以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作答时注意联系文章内容) 文言文翻译积累: 1.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到一起; 2.儿女:儿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