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20 世纪 60 年代,商业贸易领域就已经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商务文件。90 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个人、企业和政府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采购。电子商务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学习目标】 1.分析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2. 通过学习,认识科技对经济、贸易、金融和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与特点,提高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分析贸易、金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5.认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培养家国情怀。 壹 世界经济的发展 目录 CONTENTS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叁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贰 (20世纪初) 英 德 美 法 工业产值所占位次 3 2 1 4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 一、世界经济的发展 特点: (一)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回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美日经济崛起 摧毁四大帝国, 新兴民族国家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英法经济重创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1937年世界第二。 斯大林模式内容 农业 农业集体化(集体农庄) 工业 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 政治 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 经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 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苏联模式=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体制 积极: 1.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2.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胜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局限: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中采用强制手段,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消费相对较低; 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和义务劳动制 新经济政策(1921年—1928年)内容 农业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商业 允许自由贸易,恢复商品交换 分配 废除实物分配制、按劳分配 实质: 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二)一战后的世界经济———发展和大危机 1.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经济危机 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会矛盾尖锐。 应对: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危机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罗斯福的新政实际上就是用政府的力量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新政的重点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而是经济权利,政府承担起保障公民免于贫困的责任。 ———《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 纳粹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极易逆反成一种民族复仇主义;而纳粹分子又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