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59515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突破卷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含答案)

日期:2025-01-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768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届,国家,答案,由盛而衰,封建社会,发展
  • cover
专项突破卷三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8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反映了关于明代内阁的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内阁 事件 出处 明孝宗令阁臣给真人杜永棋撰写诰敕,刘健等不从,并言:“臣等荷蒙简任,内阁不能弼正缺失,而坐视邪妄之徒,妨政坏俗,死有余愧” 《明经世文编》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杨延和、刘忠等借经筵日讲之机,“规帝阙失,而指斥近悻尤切” 《明史》 A.实际上掌握了行政大权 B.因职责庞杂而效率低下 C.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D.与皇权之间的斗争激烈 2.学者郑若曾(1503-1570)称:“倭寇之患自福建始,乃内地奸民勾引之也”,“今承平日久,军民趋利忘害;而各处轻生之徒攘臂向前,私通贸易。向尝缉绝,今复启衅,若不预行究治,恐祸患日深,卒难禁制也”。据此可知,郑若曾认为解决倭患的策略是 A.朝廷应当统筹改善沿海民众的生计 B.闽浙官员招募军队维持地方秩序 C.朝廷需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运用行政手段排斥民间私人贸易 3.下图呈现了“明代五寺”(此处的寺指古代官署名称)的具体职责。该图可用来说明 A.家国同构传统的延续 B.行政管理机构的重叠 C.礼乐制度的重要作用 D.政府部门的权力制衡 4.明初,政府鼓励流离失所者返回故土,并按人口多寡拨付其一定数量的荒地;同时,针对一些地区地广人稀的情况,明政府组织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运动。这些做法 A.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B.有效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C.科学调整了城乡人口比例 D.合理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 5.明中叶以前,江南地区基本上是以粪肥、绿肥等传统肥料为主。之后,用豆饼作肥在《海盐县图经》《沈氏农书》等书中均有记载。明代后期,外地“豆商转集,贸豆甚便”,已有各色饼肥(特别是豆饼)输入江南,至于输入之豆,主要也是榨油后作饼肥用。这反映出明末江南地区 A.农业对外依赖性增强 B.农民积极参与长途贸易 C.粮食生产尚不能自足 D.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向 6.随着明代君主集权达到高潮,士大夫阶层进一步丧失了政治独立品格。这使得部分文人士大夫将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成为商业大潮中的“游泳健将”。这在客观上助推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思想解放的潮流 C.科举考试的完善 D.民间艺术的繁荣 7.明代木刻版画的社会功能已由文化传播媒介发展为符合大众文化娱乐消费的奢侈品。图书木刻版画的插图除了有儒家经典、正史野史、佛道医卜、日用杂书外,尤以小说、戏曲等作品居多。这说明 A.雕版印刷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B.商品经济推动了插图艺术发展 C.理学兴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遭到否定 8.据明代《徽州文书》统计,75份涉及纠纷的文书中,有70例由民间调停解决,占总文书的93.3%;其中向官府提诉后在当地调停和解的有27例;5例由官府裁定解决,占总文书的6.7%。这可用于说明 A.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 B.民众法律意识较为淡薄 C.地方官懒政现象严重 D.民间惯例影响社会治理 9.雍正元年(1723年),皇帝曾谕告科道官员:“在京满汉大臣,外省督、抚、提、镇,仍令折奏外,尔等科道诸臣原为朝廷耳目之官,凡有所见,自应竭诚入告,皆当绝去避嫌顾忌之私”,“其所言果是,朕即施行,即或未甚切当,朕亦留中不发,决不令一人知”。雍正此举 A.有助于强化皇权 B.削弱了丞相的社会根基 C.扩大了地方监察机构 D.意在加强决策的保密性 10.乾隆帝即位不久,便昭告督抚:“为之长者”,对属员不可“一切置之不问”;科道官员对九卿及督抚、提镇内有“居官贪婪,行止不端者”,当从公参劾,勿使“贪员得计于目前,国帑(古指银库和库里的钱财)虚悬于事后”。这说明 A.清朝吏治腐败趋于严重 B.乾隆重视官员廉政建设 C.贪污问题成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