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秋词 刘禹锡 (其一)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理解有关词语的含义。 (重点) 2.理解本首诗的内容并能够背诵。(重点) 3.结合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创作背景,理解本首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难点)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的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64),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有《刘梦得文集》。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有豪猛之气,在谪居的年月里,虽感到了沉重的苦闷,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华佗论》等诗文讽刺、抨击政敌。 21岁的刘禹锡 43岁的刘禹锡 34岁的刘禹锡 57岁的刘禹锡 真假刘禹锡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的。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了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受牵连被贬为连州刺史(今广东连州),南下的路上又改授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史书称“地居东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言语者”。被贬之日,秋意正浓。《秋词》就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途中的即兴之作。 境遇坎坷,令人悲伤。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liáo zhāo xiāo 自由朗读这首词,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朗读诗歌 朗读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确定重音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感知诗意 读懂诗的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冷清萧条 春天 译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冷清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推开 蓝天 译文:晴空之中,一只鹤振翅高飞,推开云层直冲云霄,把我的诗情也带到了蓝天。 文本探究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古代和作者对秋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一二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 以下哪些诗句印证了“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句? 1、战国·楚·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2、唐·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三国·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4、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5、唐·李白《子夜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排”字是如何体现豪情的? “排”字意为推开、冲破,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形态,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 3、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的雄姿,表达一种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诗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