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065322

古诗词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250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必修,语文,高中,统编,答案
  • cover
《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古诗词诵读理解性默写(32) 《静女》理解性默写练习 1.《诗经·邶风·静女》语言浅显生动,情趣盎然。“”暗写少女活泼娇憨之态,“”明塑男子心急如焚之状,描摹入神。 2.《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描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如痴如醉的有情人形象。 3.《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以男子之口,说有一位娴静美丽的姑娘,约他到城角楼上来见面。 4.《诗经·邶风·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 5.《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表达对女子的喜爱,别具真率纯朴之美。 6.《诗经·邶风·静女》中写静女赠送的彤管很漂亮,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美丽的句子是“ , ”。 7.《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写娴静美好的女子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8.《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写娴静美好的女子 送“我”红色的管状物(或: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 9.《诗经·邶风·静女》中“ , ”两句,情意缠绵,刻画心理细腻入微,道出人与物的关系,是从人与人的关系投射出来的真理。 10.《诗经·邶风·静女》中“”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写男主人公见不到女子,以手指挠头,原地徘徊。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却极具特征性,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内在心理。 《涉江采芙蓉》理解性默写练习 1.《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2.《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用不写此处写彼处的“悬想”方法,写远方的丈夫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绵延无尽的路途。 3.《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明白晓畅,表现出两个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相守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 4.《涉江采芙蓉》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以花喻人,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营造了清新高洁的意境。 5.《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承“所思”、“远道”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 6.《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写一对长久分别的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 7.《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描写了一幅女子们在江中采莲,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 8.《涉江采芙蓉》中“ ? ”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沉的疑问,是无奈的叹息。 《虞美人》理解性默写练习 1.(2024·全国乙卷)即便“故国不堪回首”,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当年在金陵的宫殿,慨叹已物是人非:“ , 。” 2.(2024·全国Ⅲ卷)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2024·山东卷)李煜《虞美人》词中“ ,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4.李煜《虞美人》中“ , ”两句,写自己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5.李煜《虞美人》中,“ ”一句点明“愁”之因———亡国,“ ”一句用比喻写愁之状———其势如江,绵绵不绝。 6.李煜《虞美人》中“ ”一句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一句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